2013-03-12 01:04:0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除大部制改革外,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审批权的下放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两会”采访发现,许多手里掌握着审批权的官员也不希望自己担负一些不必要的审批工作。
发改委可能是掌握各项审批权最多的机构,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两会”讨论中,就“吐槽”有些审批的多余——在副主任工作会上,各地输电线路投资也要经过审批,这个并无太大必要。
张晓强解释说,这和建煤电站不一样,有煤的地方希望多发电,这样它就有税收、有GDP,容易引发盲目建设。而输电线路不同,假如有一个煤电站建好了,发电量是100万千瓦,作为投资主体,企业不会建一个能输电300万千瓦的线路,那样不是浪费自己的钱么。“如果是在鄂尔多斯的煤电厂,他知道自己的电主要输往京津唐电网,肯定会找一个最优、好走的路线,绝不会有意绕一个大弯,走一个弧形输送到京津唐电网,因为那样它自己就会亏损。”
“所以这些权限为什么不能下放到企业,让它自己去决策呢?”张晓强表示,未来进一步的改革应该减少政府的审批事项,发挥市场的作用,上项目、作投资由企业自己作决策。为此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出台配套措施,排出时间表,逐项抓好落实。
据张晓强介绍,目前发改委的审批包括三个层面:审批,这主要是政府投钱的项目;核准,主要是企业自己投资的重大项目;备案,是企业直接投资的非重大项目。
他透露,今年发改委就中央基建投资向全国人大报告了4376亿元,而今年全社会则是接近40万亿元的投资总额,中央项目约占1%,即使财政还有专项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加上地方政府投的钱,也不会太多。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谁投资谁负责谁担风险。
在新公布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中也提到,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对确需审核的项目,也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
地方对中央的放权也十分欢迎。上述方案提到,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对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需要审批的项目,除特定情况和需要总量控制的外,在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减少审批后,一律由地方政府审批;对国家扶持地方的一些项目,国务院部门只确定投资方向、原则和标准,具体由地方政府安排。地方政府也要按照这一精神,大幅度减少投资项目审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说,这两天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就是项目审批权,比如地方修地铁,明明通过了中央的规划、符合规划要求,不涉及跨区域的协调,又不用中央政府拨款,但项目为什么还要拿到中央政府来批?如果能真正把项目审批权下放将是极好的事情。
改革方案还包含,中央政府决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对此刘悦伦也十分支持。他说,如果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太多,地方必须根据要求进行配套,有时可能一个市的财政收入还不够配套资金,最后就会出现“半吊子工程”等问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