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1:15:05
文:吴文坤
2013年5月6日,“五一”小长假刚刚结束几天,《每日经济新闻》一如既往地最先进入工作状态,对所谓的“明星产品”展开了深入调查。
这是一篇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大作,对一个公司的“发家史”进行了一次大起底。这组报道带有典型的“每经式”公司研究调查报道风格,更是攻克了之前许多媒体尝试攻克的“堡垒”。
这家“明星企业”就是好视力,消费者举报它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来“暴利吸金”。
对于耳熟能详的品牌,特别是通过正规媒体发布的广告宣传,我们总是给予更多的信任。但是,一再被曝光的造假事件,也让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好视力眼贴,一个充满明星光环的品牌,但经本报记者的调查,发现了诸多问题。
事件回放:全面起底好视力
“早贴早清晰”——当这样一则广告以“狂轰滥炸”般的势头,在广播电台轮番播出,甚至数年来频频出现在国家射击队、跳水赛事的品牌合作名录中时,好视力眼贴已经被“明星产品”的光环完全笼罩,被描绘成无所不能的眼科“神器”。
然而,这样一款看似如日中天,头顶光环的明星产品,近期却传出了被质疑虚假宣传的声音。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独家获取的一份权威检测报告直指好视力眼贴夸大产品成分。
记者多路出击,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深入调查,采访对象涉及到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检测机构、药店、电商、好视力官方及相关工厂、好视力专卖店等等。
5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通过包括头版在内三个整版,全面揭开了好视力深藏多年的产品成分及功效之谜。
好视力宣称可快速缓解眼睛疲劳,对青光眼、白内障等多种眼疾有效,但被业内专家直指没有实质功效!
好视力宣称所含成分中“增加了十多种草本植物”,但检测成分至少缩水一半!
好视力宣传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但实际上是以不实证据获得的一个司法认证!所谓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医药保健品研制中心科技产业基地”,花30万元就可以买到!
就是这样在产品上成分夸大、身份造假、文号混用,通过赤裸裸的广告狂轰滥炸、多渠道的体育营销,好视力达到其“暴利吸金”的最终目的——眼贴生产成本仅0.3元/贴,只相当于其零售价的十分之一!
事件影响:好视力在多地被查处
报道刊发当日,好视力方面发来声明,欲盖弥彰的举动更坚定了本报继续往下深挖的决心。
今年5月7日,《好视力避谈成分功效高新认定仍存疑》、《好视力 “驰名商标”溯源:一场500元的官司》两篇报道刊发,将好视力的“自圆其说”击了个粉碎。随后,政府相关部门的出手,更是让好视力进一步褪去光环。
由于此前遭到多次举报,好视力眼贴已于今年4月被河南省食药监局撤销了医疗器械批准字号。海南省对于好视力眼贴的下架禁令“一如既往”。广东省工商局更是将好视力眼贴列入“广告严重违法”名录。越来越多地区的监管部门也将好视力眼贴纳入重点检查对象。
此外,国家食药监局已于今年3月启动了对贴敷类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在本报将好视力的弄虚作假“大起底”后,国家食药监局医疗器械司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明确表示,好视力护眼贴作为二类医疗器械,将列入此次专项检查。
好视力事件的背后,折射的是保健品市场长期以来的混乱生态。当前各方面信息显示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大该领域的规划力度,本报的好视力报道无疑是一个引子。
调查心得
透过现象找“命门”
在汇集众多人体神经的眼部,各种顽疾的出现真的能“一贴就灵”?好视力眼贴广告“狂轰滥炸”数年,媒体对其功效夸大、虚假宣传的质疑声一直未曾断过。但好视力眼贴的形象依然“屹立不倒”,在品牌推广上甚至有扩大之势,衍生产品线更加丰富———从外敷开始拓展到内服。
为何会这样?在我们看来,一是好视力这家公司“善于钻研”,不断钻政策上的漏洞、打各式各样的擦边球;二是媒体之前的报道无一例外地指向其产品夸大疗效,有虚假宣传之嫌,显然,好视力对这种情况的应对早已得心应手,所以,此前媒体的质疑均难言力度。
这组报道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坚持一贯的特色———“彻底深挖”,虚假宣传只是冰山一角,好视力弄虚作假背后的利益链条才是其“命门”所在。
作者为北京公司新闻部记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