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1:19:14
文:杨晓峰
自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每逢全球经济危机,大印钞票似乎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应对这场灾难的重要手段。
新增的货币固然缓解了危机爆发时,市场对货币的依赖;另一方面,泛滥的货币却也若困兽斗于笼中,让人感到威胁与日俱增。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更是高度警惕,并指出滥发货币是以邻为壑、转嫁灾难、造成货币贬值等,更有甚者指出这是预谋劫掠新兴经济体。
总之,泛滥的美元、亦步亦趋的日元、悬而不决的欧元,仿佛永远都准备或者已经在加速运转印钞机,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通胀之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稳定因素。但开动印钞机,真的就能力挽狂澜吗?
左右为难的开闸放水
回首2008年美国开动印钞机的情形,“昨天我打开报纸一看,还以为自己一觉醒来,到了法国”,肯塔基州的共和党议员吉姆·邦宁说到,“可惜不是,现在的财政部长要求我们开一张空头支票,然后他就能随心所欲地购买‘两房’(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的债券和股票。与此相比,美联储收购贝尔斯登资产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引自《大而不倒》,安德鲁·罗斯·索尔斯著)。
这是美国议员在美国在次贷危机中拯救“两房”时,对财政部长保尔森的发难。美国则被人称为“糟糕的公费资本主义。”
美国的政客们也是左右为难:危机和信条(政府不干预企业),若熊掌与鱼,舍谁?不舍谁?
两房为国会所立,担负着让更多美国人特别是低收入者拥有住房的使命,而对投资其债权的人来说,其是以美国信誉为担保的。
几经煎熬之后,美国财政部宣布将提供2000亿美元,同时提高其信贷额度来拯救两房,实际上远不止这点钱。看来奉为圭臬的自由资本主义信条,在危机面前被扔到了一边。
美元爆发四次洪水
就这样,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美联储开始不断出台一系列救市措施,从小幅降息到大幅降息;从有限注入流动性到无限制流动性支持承诺;从对金融机构的债务进行担保到注资、国有化或接管金融机构等。几乎用尽美联储调控经济之所有手段和工具。
时至今日,次贷危机以来,大约释放了四轮货币洪水。
第一轮是2008年11月~2010年3月,购买“两房”债券达到1.25万亿美元。2009年3月~2010年3月,购买2~10年期长期国债,政府出资3000亿美元。
第二轮是2010年11月~2011年6月,购买2~10年期长期国债,政府出资6000亿美元。第三轮是2012年9月至今,购买机构发行的MBS(抵押支持债券),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至就业市场前景显著改善。
第四轮是2012年12月12日,美国联储决定,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第三轮量化宽松每月400亿美元的宽松额度,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
从救助美国那些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开始,国际经济环境也终于被“美国大叔”导演成其电影大片——《水世界》了。
不过,眼下这次似乎不同,美国却忽然要开始停止印钞。今年5月2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演讲中提到,提前放缓量化宽松(QE)可能给经济复苏带来风险,但如果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次政策会议上决定缩减购债规模。
日元和欧元的选择
日本央行近日宣布,将从2014年开始每月买入13万亿日元金融资产。其中,将从2014年开始每月买入大约10万亿日元短期债券,将从2014年开始每月买入大约2万亿日元国债,这就是刚刚上台的安倍政权的主要经济政策。
这一政策立刻招致国际市场骂声一片。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自己也说,在国际层面,日本作为世界经济第三大国,短期内纵容本币大幅贬值,势必会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甚或挑起新一轮的货币战争。
在国际经济恢复正需要“正能量”的时候,日本突然实施货币放水,无异于对世界经济的“偷袭”。
欧盟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似乎看起来要谨慎得多。
从希腊到冰岛欧盟各国都在缺钱,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也此起彼伏,好像没有终结的迹象,欧洲央行贷款此时却显得吝惜,为什么不打开欧元的货币闸门呢?
有分析指出,欧央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欧洲财政统一。欧元长期不振,缺乏统一财政是个重要的因素。而没有财政政策配合,只有货币政策也难以走出危机。因此,要求各国让渡自己国家的财政权,才是用意所在。
作者为金融事业部副主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