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 01:35:3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笛
每经记者 赵笛
“2013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中“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50强入围名单于近日揭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其中不乏银行、地产公司;而令人惋惜的是,在光大证券出现“乌龙交易”之后,无一券商入围该奖项的评选。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内部治理上的一个微小漏洞,足以让其从巅峰跌落至谷底,甚至消亡。从十年前美国的“安然事件”,到A股市场的“万福生科造假上市事件”,内部治理不规范造成的巨大损失触目惊心。而对于普通投资者,类似的“黑天鹅事件”更是不可承受之重。为了更为细致地反映上市公司在内部治理方面的成就,“2013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中“最佳内部治理奖”由此而来。
“最佳内部治理奖”的评选具体参考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需该公司平等对待所有股东,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强化董事的诚信与勤勉义务;实际控制人长期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建立健全经营层的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以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宗旨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内部治理往往不被企业或投资者重视。然而,上周一起“乌龙交易”却给整个市场上了生动的一课。
8月16日早盘,光大证券出现一笔巨额“乌龙交易”。在11点05分即将结束的那一刹那,包括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权重股在内的一百多只股票出现集体“秒杀”涨停的奇观!前后三分钟内放量成交90多亿元!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市场造成了重创。最终,光大证券承认自己就是“罪魁祸首”,但却将责任全部推给了“系统错误”。然而,市场还是将矛头指向了光大证券的内控。毕竟,光大证券董秘梅键在午后涉嫌虚假陈述的“澄清”,光大证券秘而不宣的做空,234个亿瞬间冲出却没有防火墙等事实,无一不表明光大证券的内部治理存在严重问题。
8月19日,光大证券又出现了 “低卖高买”国债的“乌龙交易”,其内控的薄弱更是暴露得一览无余。
有意思的是,虽然光大证券的乌龙事件才刚刚发生,但投资者的眼睛却是雪亮的——在8月初开始的口碑榜提名中,无一投资者将“最佳内部治理”奖项提名给上市券商。由此可见,券商的内控在投资者心中是何等的不堪。
相较而言,银行、地产公司入围“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的比较多。比如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万科A、华侨城A、宋都股份、南国置业、万通地产等。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银行、地产平时的曝光率比较高,也更贴近百姓生活,投资者往往更能够看清这些公司,其开放性赢得了投资者更多的认可。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一奖项的提名中,竟然只有一家创业板公司——宋城股份。这或许表明,在IPO造假、高管减持等事件影响下,投资者对小企业的内部治理比较担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