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9 22:57:1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发自北京
近期,市场资金面又现紧张迹象,《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业界称为“9号文”)即将出台的消息亦反复在业界流传,而这背后实际上是金融机构对监管层降杠杆的预期。
不过,东莞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陈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杠杆在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两个利率不敏感的资金需求方影响下,难以有效下降,即使“9号文”出来,也只能是像“8号文”那样出现短暂性的影响。
那么,监管层在“9号文”之外,还可能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银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投资领域的杠杆?多位金融人士指出,降低政府和国有企业(银行)的负债水平是去杠杆的核心,同时,监管部门应在监管理念上有所突破,放开存贷比限制和信贷规模控制。
降杠杆压力大
央行数据显示,10月、11月新增外汇占款持续高位,为银行间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但市场资金面仍显饥渴。同时,1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2%,仍高于年初央行制定的13%的目标;新增信贷6246亿元,也远超预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保持稳中有紧的货币政策,对调整经济结构是有利的,因为政府融资平台都是低成本的资金,货币紧一点,这块需求降下来,总量上就释放出来了。其实,当前的问题是,到底该依靠增加增量来解决,还是依靠存量进行改革来解决。释放货币出来,要与结构调整统筹起来考虑。
“由于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它对于资金的需求是无底的,而依附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也是一样的,从而导致全社会的杠杆不断增加。”陈龙指出。据市场专业人士预计,目前中国地方债规模约15万亿~20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地方债务,无疑是目前高杠杆率存在重要因素。
限制银行负债是关键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认为,监管层在“9号文”之外,降杠杆的主要措施是限制银行负债。
“当前货币市场资金紧张,跟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比较大有关。但个人认为,监管机构也要反思监管政策:一是规模管制和存贷比是否有问题;二是在资本债占用的问题上银行为什么不愿去买债,因为若去买信用债,资本金是按照百分之百计算;而银行通过同业存放,资本占用只有20%多。”郭田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
近期有迹象表明,监管部门已将银行去杠杆化提上日程,以使银行风险显性化并得到准确计量。
陈龙指出,“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措施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机制。地方政府的行政思维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思维当中脱离,地方融资平台对于资金的需求才有可能得到遏制,房地产经济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调控,其对高成本的资金需求也将得到有效遏制。进而也才可能从根本上降杠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