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黄人天:余额宝颠覆力源泉:新光环与“旧”基础

2014-04-22 01:21:48

◎黄人天

近期,传统商业银行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笔者认为,这正是金融改革破局所需要的,因为改革攻坚既需要被改革者充分暴露,也需要改革者据理力争,更需要公众舆论推动。

金融改革需“奇兵”

中国现行金融制度已经严重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到了必须加以改革的地步。但是,如果进行改革就势必破坏商业银行的固化利益,导致地方政府与银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强烈反弹,一个以经济发展需要融资为借口,一个以金融安全关系国家稳定为理由,都对改革推进构成掣肘。

客观上,中央政府需要一个体制外第三方力量作为金融改革开路先锋,或者说需要一股避免正面强攻的迂回包抄奇兵,余额宝应运而生。一开始,余额宝是一种旧金融中介们还没有充分认识的新事物,因此在余额宝出现初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给余额宝提供了迅速壮大的机会。

随着余额宝规模日益庞大,商业银行才感受到切肤之痛,开始组织反击。有人攻击余额宝导致货币市场资金短缺,危害国家经济安全,以耸人听闻的“吸血鬼”概念加以妖魔化,并强烈要求政府取缔余额宝,急于置之死地而后快。可见,银行的反击立足点还是企图以国家经济安全为理由将政府牢牢捆绑在利益共同体之内,梦想继续“靠山吃山”。

余额宝到底对银行产生了什么致命威胁,导致银行产生如此强烈的危机感?

第一,由于互联网金融中介使高利率金融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更方便、交易成本更低,并且也具有高信用度,从而使消费者更易于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和服务。因此,就必然导致金融消费者用脚投票,将存款资源从银行搬到互联网金融。这无疑损害了提供传统金融中介服务的商业银行的利益。

第二,当存款大搬家之后,储户不再到银行办业务,银行就失去了坐在营业厅、储蓄所利用国家银行公信力兜售逃避存贷比、信贷额度、资本充足率等监管的银行理财产品牟取暴利的机会,岂能不急?

第三,在存款资源分散之后,银行将被迫与余额宝们竞争融资客户,因此银行企图再上浮优质贷款客户的利率是很困难的,更多只能从自身利润中割肉。同时,银行必须给次级贷款客户上浮利率,从而既加大自身风险系数,又损失贷款客户资源。这一切,不能不让银行恼火。

余额宝力量之源

余额宝的本质是什么?其搅动中国金融一潭死水的力量从何而来?

就产品自身而言,余额宝的本质就是以互联网为交易渠道的新型金融中介。它是一个把金融商品生产者和金融商品消费者高效聚合在一起的互联网中介服务商。

这类互联网中介服务商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秉持“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力求以低利润率的高水平服务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有的甚至以初期无利润的高水平服务获得市场占有率,待人气爆棚之后才逐渐开始尝试收费服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互联网企业一开始就处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善待客户是互联网企业求生存的基础和前提。

但互联网技术、高收益率和“薄利多销”理念只是余额宝成功的基础条件,而不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金融产品成功的关键是信用。无论债券、股票、基金乃至房地产和收藏品,金融产品和类金融产品的价格归根结底取决于产品的信用,即产品向消费者履行保值增值承诺的能力,这决定着消费者是否购买以及愿意以什么价格购买,就像相信房价涨幅大于资金利率的投资者才会购买房屋。

19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脱离了黄金硬通货制约的现代金融体系就几乎完全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捆绑国家信用的纯纸币及其各种衍生准货币泛滥全球。作为搅局力量的余额宝,本身也必须具有过硬的信用度,否则将会在大型银行面前不堪一击。

余额宝成功的关键因素来自阿里巴巴集团乃至马云个人的实力作为信用背书,再加上名企名人的新闻宣传效应形成的信用度提升,正因为很多人通过新闻了解到余额宝并相信自己的财富能够得到保值增值,才会趋之若鹜。这与传统商业银行借助国家信用达到高信用度如出一辙。

余额宝既头顶互联网思维的新光环,也脚踏信用这一金融业最古老的“旧”基础。正因为余额宝拥有新“旧”结合的革命性力量,因此才能够对“靠山吃山”的银行巨无霸构成威胁,而这一点是银行家们一开始没有充分认识到的,他们或许认为自己的信用优势不可撼动,余额宝难成大器。

银行无需过度紧张

监管层用余额宝迫使商业银行自动收缩影子银行业务对中国经济去杠杆、去泡沫是非常正确的政策选择,有利于金融体系正常化。

事实上,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1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贷款利率出现明显分化,其中企业一般贷款利率稳定,且下浮、大幅上浮比例均扩大,意味着优质信贷需求回落、低质信贷风险增加。

这说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在余额宝冲击之下变得相对趋于良性,开始降低利率贷款给经济效益优秀的企业,而对高风险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收紧信贷,这对于控制地方债务危机和房地产泡沫是有益的。当然,商业银行正常化必然意味着暴利的消失,但这却是中国经济的福音。

从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行领导明确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鼓励创新来看,银行迟来的反抗受挫,因为余额宝及其蜂拥而出的追随者已经打破了银行固有的格局,形成了日益壮大的第三方力量,甚至迫使银行自己也纷纷推出类余额宝。但正因为有银行获利者的强烈反弹,监管层也可以理所当然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强管制,以平衡体制内外力量,因此就有了央行限制第三方支付的政策。虽然其中拿捏并不一定得当,但监管层始终会追求改革与稳定并重的方针。

其实,银行可以和余额宝形成一种正常的竞争关系。只要改变心态,直面市场竞争,银行并非毫无胜算,无需过度紧张,非要置人于死地。

因为储户存款去向不仅仅取决于利率高低,还取决于可靠性。国有商业银行相对于私营企业,仍然具有信用优势,当下的许多中国人就因为担心余额宝们的资金安全问题而宁愿把钱存在年利率0.35%的活期存款里。

正因如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失时机地宣布存款利率管制放开在望。可想而知,一旦存款利率管制放开,银行存款利率上升,余额宝的发展势头就将受到遏制,对银行的威胁程度就会下降,市场竞争态势将趋于阶段性均衡。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