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8 09:54:26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打车软件补贴大战已经偃旗息鼓,但这场资本和行业的博弈还远没结束,且已从单一的打车服务转向出行平台的新战常日前。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陶力
不过,经历了种种困难获取用户后,这种单一的打车服务远远不能带来盈利,且投入如同无底洞。在这一背景下,滴滴和快的都不得不向增值和高端服务要利润。
日前,快的先于滴滴打车推出了商务租车服务 “一号专车”。同时,其在生态圈内也在不断扩张,该公司与国航首次开启合作,这也是继支付宝、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携程等生活服务类应用之后的再次扩展。
后续滴滴推出的专车服务,更多是提供增值服务。据程维透露,用户在通过滴滴专车下单以后,滴滴会向租赁公司和司机约定一定比例分成。“在滴滴上面每天都有30%的用户是打不到车的。比如在景区门口,公共交通既不方便,又没有出租车,这种情况下专车服务就有很大需求,差异化服务也是市场的客观规律。”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的打车软件还会围绕城市出行推出更多服务,如代驾、试驾、购车服务等各种衍生项目。
实现盈利仍无时间表
事实上,与其说是生态平台竞争,不如说在持续输血以后,打车软件公司寻求活下去的更多能力。
程维坦言,两年多的运营以来,公司必须要考虑盈利模式。“专车部分单笔收入肯定比打车业务的收入多。但三五年内我们没有盈利的打算,也不准备上市。”
同时,快的旗下“一号专车”也是主打商务租车,通过收取服务费来获得收入。但是,这两项刚刚起步的业务目前还处于培养用户阶段。
滴滴商务部门负责人李海茹告诉记者,在补贴大战后,滴滴已经有一系列的商业化探索路径,如广告、积分商城、O2O合作等。
不过,何时实现盈利,对这两家初创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资深O2O观察人士黄渊普对记者表示,打车软件向出行平台转型是比较自然的过渡,比起当初整合出租车公司来说,线下的汽车租赁公司整合起来会更加顺利。目前快的和滴滴打车在租车领域的补贴并未减少。
但他也认为,大范围的补贴烧钱现象不会再次出现,而是会提供更多资源。“从垂直到平台,从PC时代过渡到移动时代,各大垂直领域都会有市场集中的过程。目前一些国外租车公司也进入中国,打车软件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抢占市场,至少一两年都不会有盈利。”
程维对此表示,“衣食妆已被互联网融合、渗透和改变,唯有“行”还没有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移动互联网客观上为“行”与互联网的结合提供了土壤,在培养了用户习惯之后,不会再有大额补贴出现,而是更专注差异化服务。
全球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预计,北美地区汽车共享市场到2016年将达到33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商务用车规模更大,业内人的预测数据是4000亿元。
除了易到用车、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之外,刚刚获得千万元融资的AA租车,以及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打车软件Uber,均开始在这一领域展开角逐。
业界人士担忧,如何整合线下租赁公司,并进行透明管理对这些出行平台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与58同城、赶集网类似,在整合线下资源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良莠不齐的现象。
对此,程维解释称,接入打车系统的全部是正规租赁公司的车辆,也有正规的手续,全国合作的公司已经有100多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