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7-04-20 18:53:00
自2014年以来,网络剧以井喷之势“野蛮生长”。根据艺恩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18日,网络剧累计上线数已达755部。此外,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网络剧,整体播放从10亿量级提升至40亿量级,与版权剧进入同一级别。而今,蓬勃的网剧市场,从未停止对爆款渴求。如何制造爆款,如何选择IP,都成为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每经编辑 白芸
每经影视记者 白芸
每经影视编辑 温梦华
自2014年以来,网络剧以井喷之势“野蛮生长”。根据艺恩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18日,网络剧累计上线数已达755部。此外,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网络剧,整体播放从10亿量级提升至40亿量级,与版权剧进入同一级别。
昨日(4月19日),在三声娱乐举办的“新娱乐生态下的网剧再定义”论坛上,拉近影业CEO尚娜表示,网剧市场每半年都有大变化,那年策划《屌丝男士》时,“整个互联网平台的购剧成本为一年不到一百亿,现在估计三五百亿元”。
而今,蓬勃的网剧市场,从未停止对爆款渴求。如何制造爆款,如何选择IP,都成为亟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屌丝男士》推手尚娜:我不知I和P到底是啥
在IP满天飞,听IP听到耳朵生茧的今天,两位资深业内人士尚娜和五百却在“唱反调”。
虽然手握《问题餐厅》《最完美的离婚》等重磅日剧IP,但当被问及对IP的理解时,拉近影业CEO尚娜却说道:我英语不好,到现在都不知道I和P是啥。她调侃说,我们都是看日剧、日漫长大的,现在掌握部分话语权之后自然就会做这些剧。
虽然曾一手策划了大热网剧《屌丝男士》,尚娜却很直接地说道:“我真的特别怕这两个字,爆款。2015年底,《屌丝男士》四季一共28亿流量,现在可能没有280亿流量都算不上爆款,可能冲着所谓的爆款去就不是一个端正的的心态,正常的心态还是冲着好作品。我搞不清从流量角度,怎么评价爆款”。此外,她也坦言,如果能得到最好的资源支持当然会成为爆款,但是却常得不到,“唯一能自己把握的就是内容”。
不过,对于未来两年的网络市场,尚娜还是相当看好。尚娜称:“其实网剧市场已经每年或者每半年都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互联网市场购剧成本从做《屌丝男士》时全平台不到一百亿,现在估计三五百亿。感觉现在好像几个重要的平台,更多地想抓头部内容,这个头部到什么程度,一定要比电视台买的贵,一定要比电视台更高水平”。
“所以资本市场推动网剧市场变得繁荣了,我觉得有可能越做越大。再加上付费的到来,将来有一天大家都进入付费时,真的好内容变成爆款,可能一辈子就吃这一件事,我拍这一个戏就永远跟腾讯分账了,希望有这一天”。
《心理罪》导演五百:IP像腕表,是奢侈品
穿着红黑棒球外套,头戴黑色棒球帽的五百导演,一张口就瞬间变成了“东北味儿喜剧范儿”的段子手,与他身后那张严肃深沉的职业照形成鲜明对比。
当被问及如何打造爆款时,已制作出热门口碑剧《心理罪》和《灭罪师》的五百,在台上晃着腿,有些“破罐破摔“地说道:考虑好几年了也没弄清,看命吧,从质量也不是,从长短也不是,我现在比较迷茫。
当被主持人问及IP的定义时,五百顿了一下问:“问题是什么?”。在主持人重复一遍问题后,五百“哦”了一声,又戏谑道:买版权没怎么花过钱,对这个概念认识不足。在现场,他做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我觉得IP可能就像手上戴的一块手表,是奢侈品”。
由于做制作出身,五百本能地会想:“这些钱是不是放在制作里会更好”?他表示,看过很多喜欢的本子都偏小众,“好多IP我都没看过,也get不到点”。
此外,五百也表示,“今年光从网大的层面就看好多非常有创意的想法,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创意过剩的年代,创意有了,但是转化不好。所以资本是可以迅速把这些东西挤出来,大家看得见,我觉得挺好的。所以谈论是IP还是什么爆款这不是主要谈论的东西,不如问问如何拍出好东西,如何在制作层面如何控制自己的成本,问一点实用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一篇文章
【保监会:要把业务扩张激进、风险指标偏离度大的异常机构作为监管重点】强化监管力度,持续整治市场乱象。要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严防严管严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要把业务扩张激进、风险指标偏离度大的异常机构作为监管重点,在市场准入、产品审批备案、高管核准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要配足配强监管资源,对重点关注的公司就有无违规资金运用、股东虚假注资、公司治理失效、信息披露不实等问题实施全面清查。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对影响恶劣、屡查屡犯的机构采取顶格处罚,坚决遏制顶风作案行为。对利用保费虚假
返回每经网首页下一篇文章
【保监会: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保险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积极把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机遇,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参与去杠杆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谐共赢。充分发挥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障功能,创新保险产品和业务模式,助力公共治理体系建设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监会网站)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