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文化热点

每经网首页 > 新文化热点 > 正文

香港电影新格局:多元共生,合拍互融

光明日报 2018-01-03 17:29:51

近年来香港电影导演开始逐步参与内地电影的创作和制作,在保留香港电影类型片创作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聚集了内地主流价值观和商业片的创作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等。同时,一些香港文艺片导演也在思考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书写两地历史文化,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和《明月几时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合拍互融正在成为香港电影的新语境与新格局。

2017年是电影传入香港120周年,也是香港回归20周年。自1897年电影第一次来到香港,香港电影以其独特的城市景观、文化气质,凭借武侠片、警匪片、青春片、喜剧片等一系列独特的影片类型,依托李小龙、吴宇森、刘德华、王家卫等历代电影人的努力而享誉世界,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影迷的热爱与追捧。香港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开创辉煌灿烂的光影历程。近日,香港电影的新语境、新探索、新格局——纪念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研讨会以香港电影产业、美学演变、文化表达为切入点,聚焦香港电影的历史、当下与未来。

多元共生,呈现新格局

“对于很多影迷来说,香港电影是骨子里的一种情结,是成长中的一个符号,也是青春的一段记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分党委书记于丹在开幕式上表示,20世纪末期,香港电影因高度类型化、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在亚洲电影格局中独树一帜,年产量约百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在全新的书写语境下,凭借着香港电影业、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以及香港特区政府文化管理政策的大力扶持,尤其是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给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这一利好政策,香港电影一方面自觉紧扣本土市场的脉络,另一方面依托着内地广阔的电影市场,呈现出泛电影文化的新格局。

“我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是,现在香港的电影越来越多元化,地区来源也越来越多。”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冯应谦一直从事香港电影发行和内地合拍片政策研究,他谈到1997年之前香港院线片主要以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为主,内地和台湾影片数量屈指可数;而到了2017年,除好莱坞影片以外,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共有89部电影上映,内地电影激增到32部,台湾电影也上升至11部。在32部内地影片中,内地与其他国家合拍的影片比比皆是,中印合拍的《功夫瑜伽》、中日合拍的《追捕》、中英合拍的《英伦对决》、中法合拍的《勇士之门》,都为香港电影市场带来别样的新气息。

▲《功夫瑜伽》内地票房收获17.5亿元(CBO中国票房/图)

当内地电影逐渐在香港院线中找到一席之地,不少香港电影人也开始了北上淘金,与内地电影人共筑电影之梦。1997年香港爆发金融危机,投资萎缩让香港电影遭遇寒冬,电影产量从巅峰时期的300多部锐减到50部左右,2003年香港电影的从业人员从2万人减少到不足5000人。与此同时,随着两地之间的融合不断加速,内地电影市场呈几何式不断发展壮大,CEPA及后续补充协议为香港电影人打开了中国内地市场大门,两地电影工业开始深度合作。2016年内地票房前10名中5部为内地和香港合拍片,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以33.9亿元夺得年度票房成绩第一名。合拍片已经成为华语电影领跑者,每年平均有超过50部的香港内地合拍的电影。

跨越边界,共推中华文化

“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从导演到观众一度存在文化焦虑意识,不知何去何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赵卫防谈到,从杜琪峰的《暗花》到刘伟强和麦兆辉的《无间道》,影片主人公一方面追寻着自己的姓名与身份——“我是谁”,一方面思考着香港这座城市的未来——“我要到哪里去”。

“随后的20年间,香港电影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动荡和希望共生,考验和机会并存。”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毛琦感叹道,经过二十年的岁月沉浮,香港与内地之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逐渐加深,港片中不安和纠结的心态慢慢变得开放和包容起来。香港电影人有些坚守本土精耕细作,有些参与合拍开拓进取,两地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讲述中华文化圈的故事,产生不少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华语力作。

传承和发扬老港片中的人文理念与港式生活,一直是香港电影人的情怀所在。中国电影出版社副编审类成云谈到,“叶问”系列、“警察故事”系列、“黄飞鸿”系列、“狄仁杰”系列这些年来新作迭出,让港式经典人物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志明与春娇》系列跨越十年,成为两岸青年人心中的爱情经典;《岁月神偷》《桃姐》《幸运是我》《可爱的你》以小见大,给人以温暖心灵的感动。

▲《岁月神偷》豆瓣评分8.6分(豆瓣电影/图)

警匪片、悬疑动作片等香港电影传统创作类型,则彰显出坚定的自我认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教授李道新认为,相较于成龙浩然正气的警察故事、吴宇森充满仁爱与暴力的英雄相惜,2017年的《拆弹专家》融合了内地资本与港式风味,不仅走上了大制作、大场面、大阵容的大片路径,而且在反恐行动中一改往日颓败之气,体现出港人强大的内在信念。纵观近年来的香港电影,《拆弹专家》不是个案,港片的大片路径和信仰境界在《风暴》《寒战》《赤道》中也频频出现。

近年来合拍片开始关注内地普通人的生活,传达普通人的生活感悟和思考。《中国合伙人》聚焦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三个年轻人相遇、相识到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亲爱的》《失孤》《我是路人甲》则讲述了内地普通人生活中的辛酸苦辣,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现实意义,解锁了合拍片新题材。

此外,香港电影导演开始逐步参与内地电影的创作和制作,在保留香港电影类型片创作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聚集了内地主流价值观和商业片的创作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等。同时,一些香港文艺片导演也在思考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书写两地历史文化,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和《明月几时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立足合拍,产业前景广阔

“自2003年CEPA签署以来,内地香港合拍片已经基本克服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在升级换代中两地之间差别越来越小,香港电影人的创作风格、人文理念正在与内地电影深度融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徐巍在回顾内地香港合拍片发展历程时谈道。

香港金像奖是香港及大中华电影界重要奖项之一,被誉为“华语三大电影奖”之一。近年来,捧走这个奖或者被提名的内地电影人越来越多。2015年,赵薇凭借《亲爱的》获得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而2014年章子怡凭借《一代宗师》拿走了第33届金像奖影后奖杯。

▲《一代宗师》豆瓣评分7.8分(豆瓣/图)

相应地,越来越多香港影人也开始在内地电影节上获奖。2017年,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2016年,徐克凭借《智取威虎山》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郭富城、春夏、白只、金艳玲则凭借《踏雪寻梅》分别斩获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杜可风也凭借《踏雪寻梅》夺得了最佳摄影。两地电影人的通力合作不仅为电影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也让华语电影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和观众的肯定。

据悉,2018年,许诚毅、徐克、叶伟信、黄真真、林德禄、张家辉、翁子光、叶念琛、袁和平等大批香港导演将陆续推出新作,《捉妖记2》《西游记之女儿国》《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风云3》《反贪风暴3》《叶问4》等合拍片将陆续登陆两地院线,为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

“在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深度融合下,华语电影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说,“在新语境下,香港电影艺术探索、市场产业探索、文化引领,能不能在回归20年之后继续释放它的能量,对未来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有删减)

责编 杜蔚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香港 电影 内地 文化 中国 电影人 合拍片 两地]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