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29 22:15:27
实际上,由于业主和装修服务供应商之间直接对接的关系,容易产生一些衍生问题,这也是互联网家装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业主投诉在互联网家装平台上屡见不鲜。不过,对于“媒婆”式的中间角色,互联网家装平台似乎也有苦难说。
每经实习记者 刘晨光 每经记者 吴泽鹏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作为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2015年开始涉水家装承包业务。2015~2017年,该业务呈不断增长态势,但2017年下半年土巴兔不断缩减其承包业务,今年上半年该项目收入仅为563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09亿元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线上家装平台也存在着逃单和部分地区难以变现的问题。此外,据多家媒体报道,因拖延工期、施工人员不专业等问题,以土巴兔和齐家网为代表的线上家装平台常被业主投诉。
第三方数据咨询公司艾媒咨询CEO张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互联网家装平台应该强化自身的中介角色,对家装产品进行分级销售,同时建立和完善对装修服务供应商的培训机制。
艾瑞咨询资料显示,我国线上家居装修市场GMV预计将从2017年的1526亿元快速增长到2020年的43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2.2%,线上家居装修服务渗透率从2012年的2.4%上升到2017年的7.3%,2020年预计达到16.9%。
作为一家互联网家装公司,土巴兔线上业务营收不断增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5~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土巴兔线上平台收入分别为1.90亿元、2.98亿元、4.02亿元及2.14亿元。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线上发展和线下资源打通是关键,尤其是个性化家装需求增加,通过线上业务有助于形成更多的发展机会。”
实际上,土巴兔也曾尝试探索家装承包业务。土巴兔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近年来曾投入大量资源探索不同的业务模式及变现策略。2015年11月开展家装承包业务,彼时公司认为这是获取有用市场知识的有效途径,并可以从参与者的角度了解各参与方的迫切需要和面对的挑战。
但是2018年上半年该项业务出现萎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5~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土巴兔的家装承包收入分别为1.31亿元、2.73亿元、4.79亿元和5630万元,这也是导致今年上半年土巴兔营收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土巴兔认为,随着公司线上营收的增长,其服务能力与日俱增,将家装承包业务控制在较小的规模会使公司具备灵活性。
土巴兔表示,以后只会在少数地点经营家装承包业务,作为研发职能的一部分,“将继续试验不同的变现策略,推出新服务或优化模式”。
“装修其实首尾是很长一个过程,尤其是尾巴,由于一套房子是很多业主一辈子的心血,各种看法不一样,有很多地方需要沟通。”张毅认为,房子装修业务最好是装修老板亲自对接业主,而不适合批量化生产。
张毅表示,很多细节,比如如何跟业主解释,与实际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装修也涉及耗材等采购,很难管理,在他看来,土巴兔需主要做好平台运营。
对于互联网家装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土巴兔在招股书中表示:一方面是变现问题。在部分地区,在线上平台注册的家居装修服务供应商很少甚至没有,因此难以将这些地区的用户寻找合适服务供应商的需求变现。另一方面是逃单,即业主在签署装修合同之前通常需要在线下与家居装修服务供应商联系,服务供应商可能会说服业主在不通知推荐订单的线上家居装修平台的情况下签署合同。
实际上,由于业主和装修服务供应商之间直接对接的关系,容易产生一些衍生问题,这也是互联网家装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业主投诉在互联网家装平台上屡见不鲜。不过,对于“媒婆”式的中间角色,互联网家装平台似乎也有苦难说。
此前《中国经营报》曾报道,有人员反映使用土巴兔平台装修过程中遇到了拖延工期、施工人员不专业、土巴兔平台处理问题不及时等问题。
而新华网曾报道,土巴兔和齐家网此前多次遭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包括拖延工期,合同中约好的工期一拖再拖,严重影响了客户的装修进度;装修套餐及赠品纠纷,对装修建材、种类的规定不清、赠品在合同中没有体现、商家随意更改赠送的物品、数量、品牌等问题;设计图纸、装修质量问题;小公司不靠谱,层层转包、粗制滥造、施工人员技术不高,收钱跑路等问题。
土巴兔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可能难以发现或预防雇员的欺诈、违约或者其他不当行为”,这可能使公司遭受财务损失和政府部门制裁,使公司成为第三方牵涉用户平台参与者之间的纠纷,或严重损害公司声誉。
张毅认为,土巴兔不要做直客,做品牌或是最优选择。“首先把事情说清楚,做服务套餐等级,让消费者做出选择,按装修产品层次进行划分;其次就是平台不介入具体的装修业务中,只是以抽成的形式,强化自身的中介角色”。此外,张毅认为对客户关怀与沟通十分重要,“装修工人学历文化相对较低,和业主之间的沟通可能不顺畅,土巴兔主要起到协调和培训的作用。”
对于土巴兔上市的相关问题,记者向公司发去了采访提纲,但公司未予置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