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一周“补水”超万亿 节后资金面回暖明朗

中国证券报 2019-09-24 07:45:58

9月下半月,央行又是降准又是开展逆回购交易,一连串的操作释放流动性超万亿元,堪称大手笔。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进入9月下半月,央行又是降准又是开展逆回购交易,一连串的操作释放流动性超万亿元,堪称大手笔。

分析人士指出,这恰恰反映出短期流动性面临多重压力,同时展现了货币当局为平抑流动性波动所做的努力。在央行操作护航与财政支出支援下,流动性实现平稳跨季是大概率事件。而10月初流动性回暖较为确定。对于股债市场而言,资金面短期收紧虽带来阵痛,但之后的回暖也有望创造机会。

流动性操作:下半月以来不停歇

央行23日公告,当日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200亿元,操作利率2.55%,14天期800亿元,操作利率2.7%,利率均无变化。这是央行连续第4个工作日开展逆回购操作。

9月下半月以来,央行流动性操作就未停止。16日,全面降准落地,释放长期流动性约8000亿元;17日,央行部分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为9月以来首次开展MLF操作;18日起,重启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19日起,重启14天期逆回购交易。

据统计,16日以来,央行共开展4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综合考虑,过去一周,央行通过各类流动性工具,释放的流动性约1.42万亿元。在吸收到期央行逆回购和MLF之后,净释放的资金量仍接近9000亿元。

以往在实施降准前后,央行一般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OMO)进行资金回笼,以避免降准造成短期流动性过于充裕。这次全面降准后,央行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实属少见。

利率冲高:流动性面临扰动

9月20日,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利率指标——DR007涨至2.8%,创下逾两个月新高,为央行最近操作提供了解释。

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规律。从近几年看,财政收入与支出、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缴纳与退缴、现金投放和回笼、季度金融监管考核等季节性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放大,不同因素还容易叠加。比如,每月中旬,受财政收税等影响,流动性容易收紧;到了下旬,由于有财政支出供应流动性,流动性往往恢复宽裕。季末情况则要复杂一些,监管考核对市场预期和机构行为有影响,容易引起资金面短时紧张。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了DR007的全部历史数据,发现过去三年中的9月末均高于8月末水平,平均高出23个基点。

9月是季月,季末金融监管考核造成的扰动几乎不可避免。同时,还面临多种因素影响:一是中秋“小长假”致税期延后;二是临近国庆“长假”,居民现金需求上升;三是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月末季末流动性分层现象变得更明显。上周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不少,市场资金面却比之前有所收紧,央行适时进行“补水”就显得合理且必要。而且,从以往来看,央行逆回购操作通常被用来应对季节性因素造成的短期流动性波动,降准之后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也就合乎情理。应看到,央行已通过大手笔的流动性操作,展现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本周央行可能继续适量开展逆回购操作。此外,临近季末,财政支出力度有望加大,形成增加资金供给,流动性总量有保障。23日,DR001回落6个基点至2.74%。随着央行持续大笔投放的累积效果显现,资金面已出现回暖迹象。

股债市场:阵痛孕育机会

23日,A股市场有所调整,债券市场呈现窄幅震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打压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拖累亚太及欧洲股市下跌,A股亦受波及。然而,结合债市行情分析,短期流动性波动对资产估值的不利影响似乎也有所体现。

分析人士指出,从以往来看,流动性收紧时期,股债市场往往难有太好表现,仍需防范季末前流动性波动可能造成的估值压力。不过,当前流动性收紧不具可持续性,其造成的冲击应当有限。

10月初,流动性趋于回暖是较为确定的,由此可能带来的机会值得关注。首先,全面降准释放出了大量长期流动性;其次,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力,9月实现净投放的可能性不小;最后,9月是传统财政支出大月,财政库款将形成流动性投放。这意味着,到9月底,金融机构超储规模有望明显高于8月末水平。10月初,随着季末扰动消退,流动性总量上升有望更充分地反映在货币市场资金松紧程度和资金价格走势上。

分析人士指出,10月上半月资金面预计会比较宽松,资金价格有望明显回落。届时,股票及债券均面临有利的资金环境。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编 郭鑫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流动性 资金面 央行 货币政策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