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0-02-10 19:54:24
每经记者 李可愚 王小璟 每经编辑 陈星 陈旭
今天是发现首个新冠肺炎病例后的第65天,除湖北外,全国其他省市已经开始复工复产,这对疫情防控又是一个新的考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本轮疫情中全国百余城市每日的数据进行提取、梳理,再比对人类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疫情数据,透过大数据整理分析,最终绘制成25张图表,来重新审视当前这场新冠肺炎疫情。
截至2月9日24时的最新数据,全国累计确诊病例为40171例,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降6天,但湖北的确诊病例却仍然在不断创出新高……
(注:本轮疫情统计截至2月9日24时,特殊说明除外)
在探究疫情影响的过程中,首要工作是认知元凶,即病毒本身。
我们将新型冠状病毒与2000年后引发全球性疫情的其他3种病毒对比后,总结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四大特点:传播能力较强;持续人传人;潜伏期长;致死率较低。
根据最新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死亡率为2%。这比每年典型流感0.1%的死亡率要高出近20倍。然而,与SARS病毒6%~7%的死亡率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35%的死亡率相比,2%的死亡率仍然要低得多。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兰开斯特大学、上海华山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性有多强?杀伤力有多大?最终的数据仍然有待观察。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播系数与流感比较相似。
依据现有数据,这次新冠肺炎传播性较强、死亡率却低于SARS。很多感染者仅有轻微症状甚至没有症状。与SARS相比,新冠肺炎的各种特征,其实与全球范围内每年都会暴发的流感更加相似。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2020流感季(去年9月至今年1月底),美国1900万人感染流感,至少1万人死亡。
无论从被感染人数还是死亡人数的指标看,此次美国流感季的后果都远远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可是两者的关注度恰巧相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对比20世纪发生的多次大规模疫情可以发现,在现代公共卫生技术快速发展下,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在患病人数还是死亡率上,都已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比如说,20世纪曾发生过3次极为严重且有记录的全球流感大流行——1918年流感大流行、1958年流感大流行和1968年流感大流行,3起大流行的死亡人数都超过百万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即使是2009年6月在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其严重程度也超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卫生组织将2009年疫情的全球流感警告级别提高到第六级(最高等级),该次流行造成超过1万人死亡,流感病毒还会感染其他动物,猪、马和鸟类等都在其列。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新冠肺炎疫情又是花了多久,从一个海鲜市场向全国甚至境外传播的?从时间周期看,此次病毒暴发迅猛,时间极短。
1月24日,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首次“破千”,离首例病例发现仅过去25天。随后,累计确诊病例每过一天几乎就会上升一个台阶:1月26日超2000例,1月28日超5000例,2月8日35000例……
在非典最高峰时期,国内(不含港澳台)累计病例数从“破2000”到“破4000”,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而此次新冠肺炎则只用了1天。
数据来源:原卫生部
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增病例增长速度不仅超过“非典”,也远甚于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国内的表现。下图数据显示,即使是甲型H1N1流感在国内传播的高峰期,每日平均新增确诊数估算也只有1785人,还不到此次肺炎疫情最新峰值——3887人/日的一半。
数据来源:原卫生部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就上升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这反映了病毒暴发的高速度。与其他几次PHEIC相比,此次肺炎疫情被确认的速度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期比较相近,都在1个月左右。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相应地,此次疫情确诊总量也比2003年的非典疫情有成倍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从地域看,此次疫情的一大特征是在局部范围内出现“井喷”态势。下图显示,此次疫情暴发以来,每日过半新增病例来自湖北的状况一直没有被打破。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总结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结论:虽然此次肺炎疫情累计确诊病例数量远超2003年的非典疫情,但截至目前,疫情仍主要是在国内一个省份大范围蔓延。而在其他省份,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没有出现2003年时的情况——当时离疫情起源地广东距离超过2000公里的北京市,最终累计确诊病例数竟然在全国排名第一,占比接近50%。
数据来源:各地卫健委
截至2月9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40171例。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疫情发展至今,湖北省、湖北省外出现明显分化。湖北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湖北省外疫情防控已初现曙光。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首先,全国的累计确诊增速逐日放缓,2月9日已经下降到7.99%的水平。这意味着,全国疫情整体情况开始好转。
但是湖北省的累计确诊增速仍然高于全国水平。事实上,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区的累计确诊增速已经下降到4.38%,显示疫情已经得到了的控制。
进一步分析发现,湖北省外地区的疫情蔓延之势逐步得到控制,再次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很低。
为了寻找拐点,我们引入指标(新增确诊)/(累计确诊),SARS疫情出现拐点时,该指标值为0.1。与之对比,湖北省外地区2月4日起该指标值已持续6日低于0.1,最新下降到0.041,显示湖北省外地区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拐点或已显现。
而湖北省的该指标值一直大于0.1,直到2月8日首次降低到0.1以下,为0.079,最新为0.089。近日加大筛查范围和力度,是否还会反弹回到0.1上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整体来说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形势正在逐步好转,可能正处在构筑拐点的过程中。
另外,不少专家学者建立的实证模型也表明,湖北省外地区疫情防控形势近期明显趋于好转。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从先行指标——新增疑似来分析,也表明湖北省和湖北省外地区出现分化走势。
湖北省单日新增疑似病例连续多日超越湖北省外地区。同时湖北省外地区新增疑似病例保持平稳,增速较低,并已连续三日出现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令人欣慰的是,湖北省及湖北省外地区累计治愈人数在逐日大幅提升,种种迹象显示,疫情总体得到控制,特别是湖北省外的形势已经显露出好转的苗头。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回溯1月以来的全国抗疫,我们能够获得哪些重要结论?
(一)初期防控是最佳黄金期
虽然在疫情发生后,我们在极短时间内就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摸清了“不明原因肺炎”的来源。但也应该看到,在首次发现病例后的3周内,疫情首发地——武汉对新冠肺炎流行的反应不够及时。在人员流动往来更为频繁、密切的情况下,大规模防疫管控措施没有及时出台,这给此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与2003年非典时期不同,当今中国人口流动的强度更高。此次新冠肺炎比非典前期的传播速度更快,与武汉本就是全国最大的一个交通枢纽关联密切,而今年的春节又在1月早早到来,更加剧了疫情的传播。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百度迁徙提供的数据显示,武汉在1月23日封城前,六成多离开武汉的人回到湖北省内的其他城市。
数据来源:百度迁徙
与湖北之间距离遥远的城市也不能避免由密切联系带来的疫情。比如说,与武汉相隔近900公里的温州,累计确诊病例数一度进入全国排名前五。
数据显示,虽然两者之间并不相邻,但湖北与温州的人员和经济联系相当密切。据统计,此前有18万温商在武汉,33万湖北人来温州工作。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从上述图片可以看出,截至目前,累计病例数据仍旧处于直线上升态势,这意味着疫情出现了比较大范围的扩散。上述事实提醒我们:初期反应速度不够快,导致武汉错失防控疫情的第一黄金时机,未能将新冠病毒扼杀在摇篮中。
回溯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23日,可以发现两点值得思考:
1、报道显示,去年12月2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就已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
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对病毒的传播能力,也就是病毒是否“人传人”、是否“持续人传人”这两个关键问题作出“一锤定音”式的判断,这也成为被广泛诟病和质疑的对象。
2、对于各类传染疾病,不管其传播能力有多强,做好减少公共活动、降低人群聚集等措施都是必要的。但在疫情初期的黄金3周内,“万家宴”、联欢会等大型公共活动却依旧在武汉上演。这些大型活动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病毒扩散的温床,增加了民众感染病毒的风险。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在湖北省的潜江市,早在1月17日就收治集中管理32名肺炎发热病人,并第一时间封城、第一时间终止所有娱乐活动、第一时间出台了严格禁足命令。截至2月8日,该市的新冠累计确诊病例仅82人,在湖北省内排在倒数第二,仅高于人口不到10万的神农架林区。
毫无疑问,潜江市政府对疫情的及时行动,最大限度减少民间娱乐活动,全面管控疑似传染源,对疫情的管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潜江市政府也因此赢得了来自民间的广泛赞誉。
(二)信息公开是抗疫良药
对比非典疫情发生的2003年,此次新冠疫情最大的不同就是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幅提高了。而抗疫信息的全方位传播就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对防控战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真实有效的信息占据主流渠道,让民众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该如何应对。
百度关键词搜索数据反映了疫情暴发以来的社会关注趋势。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
上图数据显示,在此次疫情中,网民不仅被动接受信息,更倾向于主动获取信息。
而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表现方面,与2003年的非典相比,此次疫情期间也有很大提高,信息公开更加及时、有序。国家卫健委每日召开发布会通报疫情情况,湖北省也在每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及时公开。更公开的信息也是抵抗疫情的一剂良方。
数据来源:国新办
疫情暴发后,对主流媒体的完全开放,使得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始终成为主流声音,基本没有被一些不实传闻混淆视听。大量媒体加入“最美逆行者”的行列,从疫情首发地——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带来大量一手报道和深度调查,传递真相,缓解因猜测与谣言带来的社会恐慌。
来自各方面的海量信息流,不仅有助于普通人在“足不出户”情况下了解疫情,更帮助每个人提高警惕,并从自身做起,搞好防控。
(三)控制疫情关键一步:封城
在传播速度远强于非典、每日新增病例数量高出2009年甲流一倍多的情况下,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范围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控制,说明在此次防疫战中,中国尽管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但还是选择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而这一步,就是以1月23日武汉“封城”为代表的一系列举措,比如暂停长途客运、关闭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暂停团队出境游等。
数据来源:湖北各城市政府官网
如果错失时机,不在春节假期的关键时刻采取断然行动,那么在潜伏期也具有极强传播力的新型冠状病毒,很大几率会随着春节期间人们的走亲访友而大范围扩散,甚至经由假期出境旅游高峰而使病毒播散到全球各地。
在2009年H1N1流感暴发期间,美国花了6个月才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但即使当年6月H1N1被宣布为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紧急流行病时,也没有哪一国政府曾向公民发出离开美国的通知,或者对美国游客关闭边境。
至于国外媒体曝出的诸如欧美多个城市中餐厅突然门庭冷落等新闻,连西方人士也看不下去,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如果一个在迈阿密的居民,听说意大利中部的米兰暴发了一场病毒疫情,你会取消当晚自己城市里意大利餐厅的晚餐预订吗?
答案当然是不。这背后却反映出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的偏见。事实上,与国外多次发生疫情的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相比,中国政府出手绝对是极其果断和坚决的。比如说,截至目前,国内全部省份都宣布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数据来源:各省市政府官网
与SARS疫情相比,新冠肺炎防控举措更及时、更严格。传染病的防治可以从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即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增强人体免疫力三方面着手,中国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严格的措施阻断传播途径。这也意味着即使尚无针对性的药物,疾病也有望通过适当的公共卫生措施得到控制。
(四)逆转疫情关键一步:全国一盘棋 集结式救援
面对突发疫情,中国成功发挥了制度优势,在“全国一盘棋”式的调动下,全国各地医护救援力量迅速集结,迅速行动,第一时间驰援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市,有力降低了疫情的不利影响和全国范围内扩散的概率。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卫健委
而来自全国各方面力量的支援,也让以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为代表的一系列抗疫基础设施在很短时间内陆续投用,逆转了武汉的疫情态势。
近期网上热传的一篇文章就写道:“10天时间建一所拥有1000张床位专门对抗疫情的医院怎么做到?2月2日,基建狂魔们用10天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火神山医院;2月6日,经过10个昼夜的艰苦奋战,雷神山医院通过验收并逐步移交。这看似天方夜谭的奇迹真实发生了。”
与此同时,在武汉和湖北其他城市采取“封城”措施后,全国各地也一齐行动,陆续出台了适合本地特点的限制人员流动措施,最大限度保证疫情不再进一步扩散。从现有数据看,上述协同式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疫情在湖北省外没有出现大范围蔓延的现象。这也让各地援助湖北的骨干医疗力量无后顾之忧。
(五)迎来疫情拐点未来14天是关键
2月10日,除湖北省以外,全国其他30个省份将基本复工复产,由此带来的人员流动潮,为现阶段的疫情防控再一次带来了关键考验。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与2003年SARS时期相比,我国人口向中心城市、城市群人口加快集聚,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铁发达,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现在全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大约是17年前的6倍,春节及返乡、节后返岗又推动形成了流动峰值。因此,现阶段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就成为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未来几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广州、成都、重庆、长沙、合肥等,将面临严峻考验。
根据目前新冠肺炎的传播规律,此次复工复产对疫情防控的影响,最晚要到14天(病毒最长潜伏期)后才能完全见到。这也提醒着我们,未来两周内,我们必须继续咬紧牙关不放松,每个人应在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秩序的同时,继续自觉做好疫情防护工作。
我们也能看到:目前,各地都出台了不少应对复工期可能出现的疫情高峰的措施:如返程提前在网上报备、对居民区采取封闭式管理措施、对重点地区人员高度关注等。这些措施的推进,将提振未来14天的防控工作,也有利于疫情“拐点”早日到来。
(六)医疗资源宁可“备而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各种传染病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就在中国举国上下对抗疫情的同时,美国也迎来新一轮大规模流感暴发,沙特、越南等多国同样相继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
这提醒着我们,专用医院、防护设备等各项对传染病防治起到很大作用的措施必须充足化、常态化、多样化。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