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三天火线开诊、报告半小时完成 雷神山医院医学影像科是怎样炼成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3-23 17:51:22

“医院只给我们三天时间,筹建一个针对传播病病人检查的医学影像科,并完成对雷神山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全部流程设计与设备调试,达到开科标准,压力非常大。”三天火线开诊,影像报告最快半小时就能完成,雷神山医院医学影像科是怎样炼成的?

每经记者 滑昂    每经编辑 魏官红    

在全部由活动板房搭建、拥有超过14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在进行CT检查后,最快多久能拿到影像诊断报告?答案是30分钟。这样的效率,甚至快于疫情前武汉市不少大型医院的CT检查出报告的速度。

2月8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以下简称中南医院)接上级通知,全面接管尚在建设中的雷神山医院。

“2月9日,徐海波主任带领我们6个人的团队第一次来这里考察,除了三台CT设备已经安装正在进行调试,现场就像一片没有完工的工地。”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胡金香指着挂在雷神山医院CT室外宣传栏中的一张照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描述自己初到雷神山医院的场景。

“医院只给我们三天时间,筹建一个针对传播病病人检查的医学影像科,并完成对雷神山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全部流程设计与设备调试,达到开科标准,压力非常大。我们每天早上来,干到晚上十点离开,从清扫环境、添置物品,到标识制作及张贴,所有事情亲力亲为。第四天,我们开始接收病人做影像检查。”

最高峰时,雷神山医院医学影像科一天完成了295例CT检查。为了整合人力资源和避免交叉感染,提高运行效率,雷神山医院CT检查实行“本地检查,远程诊断”的模式,所有影像由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集中诊断,然后把报告回传到雷神山医院。

雷神山医院医学影像科团队 图片来源: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供图

“我们只有三天时间”

2月8日,动工仅13天的雷神山医院即将开诊。这天晚上,中南医院的会议室灯火通明,院领导紧急部署全面接管雷神山医院的各项任务。

雷神山医院在建设之时便按照传染病医院的标准打造,由病区、医护人员生活区、办公区等区域组成。其中,病区分为A区、B区、C区,彼此相连相通,医学影像科处于病区A区的最东侧。

这样的设计让雷神山医院像是一个迷宫,医护人员上下班、进入污染区需要走专门的线路,不能出错。“(我们)收到的路线图是黑白的平面设计图,医务人员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懂。我们根据设计图及现场实际情况重新画了路线图,一开始就对现场进行明确标识,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廖如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廖如芳是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住院总医师,也是一名诊断医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南医院实行“1+3”模式,托管武汉市七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廖如芳在几家医院间不断穿梭,协调各项事务。

患者在雷神山医院的CT检查流程,很大一部分也由廖如芳协调完善。“病人要做检查,预约分诊的医生会根据顺序安排做检查,患者会收到一张申请单。这张申请单上的字体很大,方便技术人员核对信息,患者做完检查后信息也会被自动归档。”

据了解,医学图像会上传到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建设的雷神山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云平台,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诊断医生登录系统就可以快速调阅图像,书写诊断报告,报告结果在30分钟后就可以回传到雷神山医院。目前,雷神山医院的CT检查基本实现自动预约、无纸化、无胶片化工作流程。

胡金香在雷神山医院查看患者医学影像资料 图片来源: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供图

影像报告最快半小时完成

雷神山医院的远程影像诊断云平台,是由联影医疗在疫情期间仅用三天时间免费建设的。这套系统最早用于中南医院对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四家社区医院间的远程影像诊断。

依托这套系统,雷神山医院医学影像科实行“本地检查,远程诊断”的模式,所有诊断影像统一由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负责。据廖如芳介绍,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目前共有35名医生在岗,每天安排10位到12位医生轮班参与远程报告的初诊与审核。

“在扫描设备上归档后,图像上传的时间大概是5分钟,之后图像会自动发送到联影云平台,这个时间大概是10分钟。我们初诊一份报告的时间大概是10分钟到15分钟,审核一份报告的时间大概是10分钟,审核完毕后,报告自动发送到雷神山医院远程影像系统,从扫描图像的归档到报告的审核,我们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廖如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胡金香介绍,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雷神山医院医学影像科要接受日均290例CT检查的挑战。如今,CT检查量维持在每天200例左右。据联影医疗方面透露,雷神山医院已经依托公司搭建的云平台,累计完成了4900例CT检查诊断。

技师进行“床旁胸片”操作 图片来源: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供图

严守院感管理

在雷神山医院,一部分重症患者由于不能脱离呼吸机以及ECMO(人工肺),只能接受“床旁胸片检查(DR检查)”,这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操作。

胡金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ICU进行床边照片的技师比CT扫描技师感染的风险还要高,要把IP板置于病人背部,技师与病人有近距离接触。”而且,由于床旁照片设备重量大,穿着铅衣及防护服推行设备十分不便。“病房间有门槛,推行机器非常困难,我们后来叫师傅做了一个像渡桥一样的斜坡板。”

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护士长汪祝莎负责团队在雷神山医院大量的医院感控工作,“相比病房内是固定病人,CT检查区域人流量更大,消毒的频次也有更高的要求。感控流程是按照国家和医院的标准,重新设计过的。”

“(三区两通道)现在做得更细了,雷神山院感办会定期组织我们学习培训,定期来现场监测。”汪祝莎称。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患者出院、医疗队撤离……大量人员有CT检查的需求。中南医院这支创下了进场三天后就开诊纪录的医学影像团队,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忙碌工作。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雷神山医院 医学影像科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