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1-02-21 23:09:03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段炼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
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
文件提出,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件设定了具体的目标任务。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发展阶段上来看,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元年的一号文件,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后的首份一号文件,是“十四五”阶段的首份一号文件,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新阶段的首份一号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2020年我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此成为“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高层会议、顶层设计的关键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了首要位置,明确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衔接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同时,还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也曾表示,要培育乡村贫困地区发展的动力,确保脱贫成果可持续。
“培育内生动力,首先是培育领头人。”他说,实践证明,扶智与扶志的重点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带头人。贫困群体闯市场需要各种服务性机构为他们提供生产、流通、加工方面的条件,以及市场营销、金融、技术、信息、质量标准和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
这次文件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方面提出,要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对脱贫县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部分,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被放在首位。
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对粮食产量提出要求,要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而去年的一号文件并未对具体数量提出要求。
实际上,在去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灾害、东北台风危害等重重困难形势下,我国的粮食生产仍然实现了“十七连丰”,粮食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在措辞上,今年一号文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升,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并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打好种业翻身仗”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项重要举措。文件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就在3天前,农业农村部刚刚印发了《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明确支持从事新基因、新性状、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性强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活动。
文件强调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这比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建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又提高了2000万亩,由此也足见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
此外,文件还提到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杨建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把县域作为乡村振兴载体的重视和强调,在本次一号文件中得到了明显体现。除了“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文件还提到“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壮大县域经济,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
杨建国认为,乡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基础条件及产业要素集聚不足等现实状况,难以承接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也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开发;且发展现代农业也离不开县域配套产业链的完善。“这些因素决定了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依托县域大产业来支撑、配套和带动。”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