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1-05-07 14:47:03
◎桑百川认为,只有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才能够吸引资金流、人流还有货物流在海南聚集,使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海南不断扩张,并形成产业基础,这样海南才能够更快发展。
◎桑百川认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在企业经营许可、企业资质认证及配额管理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放开,但前期这些经营权放开的同时,一定要和事中事后的监管结合起来。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近日,商务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方面,明确28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据海南省省长冯飞介绍,近年来尽管海南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客观上来讲,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相比,跟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下一步,海南自由贸易港该如何继续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改善营商环境过程中,海南遇到哪些问题?众多的政策利好出台之后,又该如何更好落实?
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
NBD:关于海南的发展,有专家认为,海南这些年发展比不上沿海一些经济特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营商环境方面还有一些矛盾问题比较突出,越往基层越突出,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桑百川: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营商环境的塑造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至关重要。海南建立经济特区已有30多年,不过营商环境还是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例如行政效率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基层还存在办事拖沓、不敢担责等情况。
在当前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下,海南需要有开放的眼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及时代的使命担当。另一方面,要让干部能够大胆闯、大胆试,可以设置容错机制,从而全面提升行政效率。
NBD:您刚提到,营商环境的塑造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至关重要,请问这种重要性具体有哪些体现?
桑百川: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功能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塑造和推进自贸港建设本身是一脉相承的。
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够更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也只有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才能够吸引资金流、人流还有货物流在海南聚集,使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海南不断扩张,并形成产业基础,这样海南才能够更快发展。
NBD:从国家对海南自贸港的定位来看,其营商环境的建设不仅面对国内的企业,还将辐射到东南亚乃至全球发展的格局中。在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您认为海南目前基础如何?
桑百川:海南目前的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它充满希望。
所谓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应该是按照国际的先进经贸规则标准,按照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要求,去设计一整套制度体系。目前,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大背景下,正对标国际先进的经贸规则,在推进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都已快速起步。
海口江东新区1.5级企业港项目工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NBD: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请问您对哪方面政策最为关注,这些措施能为海南营商环境改善带来怎样的突破?
桑百川:我最关注的是一些经营许可、认证、配额等方面的放松,例如进口食糖不纳入关税配额总量管理,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产品、管理和服务业务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试点等。
未来这些措施的覆盖面还可以进一步扩大,除了一些规定的领域外,其他领域应该尽量在企业经营许可、企业资质认证甚至是配额管理、数量限制等多方面放开。
当然,前期这些经营权放开的同时,一定要和事中事后的监管结合起来。
另外在维护经济安全方面,事中事后监管所做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分类监管的原则——与国家安全无关的一些自动许可的贸易,在安全监管方面应该是放开的;而对于有可能冲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些领域,在开放的过程中,应该实行相对严格的监管标准。这种分类监管的做法,我觉得是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
NBD:在政策落实方面,您有何建议?
桑百川:首先,原则上能够有利于海南自贸港自由化便利化的一些措施,就应当交给海南先行先试,层层行政审批和多头监管会导致海南无法放开手脚。
在具体的落实层面,应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国内人员和境外人员,在管理制度上应该更趋近于公平对待的原则。
有了这样的理念和思路,很多政策措施在符合法定标准的前提下可以自动实施,这能大大简化行政审批的手续和环节。
此外,要把阶段性的自由贸易港建设思路,和最终建成高水平自贸港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现在很多改革举措以及推动贸易便利化的一些政策,更多是停留在第一阶段的建设层面,也就是停留在实现2025年建设目标的层面。实际上,在落实政策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2025年之后的建设要求,要对标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标准,和建设海南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发展过程的衔接,更多的注意力要放在2025年之后。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