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人文青羊·航空新城” 成都青羊:寻找一座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进化方法论

每日经济新闻 2021-11-15 22:58:10

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歼-20战机,在今年珠海航展上首度“大秀身手”。当各式飞行器划过长空,国之重器振翅高飞,无疑“燃爆”蓝天。

阵阵轰鸣还未散去,本年度最后一个法定节假日拉开序幕,超5亿人次出游,京沪蓉包揽“全国热门旅游城市”前三甲。当各大景区重拾人气,“复苏”便是顺理成章。

一边是航空,一边是文旅。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产业,现实中却有一个绝佳交汇点——成都青羊。

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之一,青羊地处成都千年城市中心、历史文化原点,坐拥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优质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具备天然优势。与此同时,成飞公司、611所、凯天电子等50余家航空企业齐聚于此,军工资源优势突出,产业集群效应愈发凸显。

放眼全国,像青羊这般兼具深厚底蕴与硬核实力的区域,并不多见。数据显示,2020年青羊区经济总量达到1304.8亿元,人均GDP超过13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同期,青羊地均GDP约为20亿元/平方公里,居成都中心五城区第一位。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成都“极核”的一份子,青羊应该如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面对正在重构的全球创新版图和重塑中的全球经济结构,青羊又该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谋定而后动。不久前,青羊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攻坚”和“我为青羊献一策”活动,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区情认识,把握青羊的发展阶段特征,从而更好地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培育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随后,10月28~29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青羊区第八次代表大会,青羊区更加明确了新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的建设目标,坚持“两区优城、四业兴产”,围绕源城和新城两大发展片区分区施策,瞄准航空、金融、文旅、商务四大主导产业分业促进,为青羊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奋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

从“成都原点”迈向“创新型城区”,从“千年蜀都·文博青羊”到“人文青羊·航空新城”,青羊顺应新时期,正在进化。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图片来源:成都青羊区供图)

拉长一条“经济动脉”


(宽窄巷子-宽巷子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国庆假期,宽窄巷子再度成为“流量担当”——假期前两日,接待游客就已超15.8万人次。作为标志性旅游景点,宽窄巷子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成都旅游市场的景气度。尽管现阶段与疫情前相比仍有差距,但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重返街巷,复苏已在路上。

手握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青羊该如何“变现”,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答案,得从“新”处寻。

近年来,在文旅市场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宽窄巷子顺势引入阿拉比卡中国旗舰店、泡泡玛特旗舰店等各类首店20多家,推动品牌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向文创艺术、文化展演、高端餐饮等多元规模化经营业态转变。代表成都参与全国“景区battle”,宽窄巷子选择持续注入“新鲜感”保持着自己的吸引力,去年7月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聚集了成都主城区70%以上的文旅资源,青羊显然还可以打造更多消费新热点。

当知乎网友们开始讨论“这届成都人为什么爱上逛宽窄巷子”,青羊已开始拓展新的领域——位于宽窄巷子东北方向约4公里的文殊坊。汉服爱好者们在这里“打卡”聚会;设计师们在这里将传统服饰里的“非遗”技艺和西方设计风格结合到一起,更多有创意、国际化、高附加值的国潮产品在下游产业链涌现。眼下,青羊正在加快推进文殊坊二期项目建设,意在打造“汉学、蜀风、服美、文殊”四大产业集群。

“让历史‘活在当下’,让文化碰撞交融,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把深厚的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把丰富的文旅资源活化好、转化好,建设一个充分彰显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中心城区,是青羊对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责任所在。

将禀赋的文旅资源通过培育消费新场景、构建文创集聚产业链的同时,青羊区将目光投向区域又一“王牌”产业——“加快航空产业提能”被摆到了重要位置。

沿着城市主轴蜀都大道一路向西,接入日月大道,一座“青羊新城”正在崛起。与老城区(又称“源城”)主打“底蕴牌”不同的是,“新城”更加“硬核”,肩负着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在这里,成飞公司(132厂)、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凯天电子(161厂)等军工央企、科研院所齐聚,发力航空产业具备良好基础。经过多年发展,青羊已经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运维的全产业链。

这也意味着,从日月大道看青羊,看到的是“高精尖”的大国重器,是澎湃的航空力量,是一条依靠技术创新成长壮大的经济动脉。

不久前,青羊区相关负责人带队走访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再次表达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的期许,“加强合作,找准合作点,探索创新合作共建模式和机制,实现共建共享。”

(人文青羊·航空新城  图片来源:成都青羊区供图)

于青羊而言,如何进一步提高本地化产学研用投协同能力,是其能否打造“全市航空产业核心区、全国航空科技高地”的关键所在。

去年7月,随着成飞·青羊创新中心(一期)落成,一个以航空科技产业社区为主要载体、以“所—厂—创新平台”体系为主要依托的“创新极核”开始运转。

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理事长、成飞公司总经理蒋敏表示,依托青羊航空产业的资源优势,创新中心将打造创新资源聚集、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航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形成对航空产业发展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的技术创新网络,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创新中心一期主要包括航空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成果技术转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协同展示平台,二期还将建设开放性智能制造研发平台和试制平台。

在新的发展阶段,青羊明确“加快航空产业提能”,坚定把航空产业作为支撑性主导产业,发挥头部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和航空装备核心牵引作用,完善“研发设计—核心制造—配套链条”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建设中国航空产业核心承载区。

在外界看来,青羊的一套“打法”已然呈现——紧紧抓住成飞等头部企业,围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平台功能,提前谋划布局,积极拓展空间,全力招培一批高能级产业化项目、高质量科创项目和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进而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同时拥有“流量王牌”与“航空王牌”的青羊区,明确产业优势,提前谋划、超前布局,做大做强做深产业链条,让“王炸”组合助力城市产业经济迸发出强劲动能。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


(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图片来源:成都青羊区供图)

事实上,此番青羊区党代会首次提出“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的总体定位后,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为什么是航空?”按照青羊的理解,航空产业特别是高端航空装备研发制造,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在132、611等头部企业牵引带动下,航空产业将成为青羊新的经济增长极。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区已集聚智明达、爱科特等78家航空科技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区域内航空科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420亿元、占全市产业规模50%,基本形成了从航空器总体设计、研制生产、装配交付到专业服务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应该说,构建航空新优势,青羊有足够的底气。面向未来,则要在提升航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化航空产业体系、完善航空产业要素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码,“巩固全省航空产业‘极核’地位,力争产业规模突破千亿”。

值得注意的是,不遗余力推进改革创新、产业强基背后,是青羊“向创新要增长、向新经济要突破”的路径选择。

智明达的成长即是“企业创新”的力证。成立于2002年的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一直专注于嵌入式计算机模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业内有“小华为”之称。

“在公司只有四五个研发工程师的时候,我就在关注公司产品的系统性问题。内部讨论后,提出全面向华为学习,借鉴华为的研发流程控制。”智明达董事长王勇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我们已有一套严谨的研发流程体系,既能确保每个产品都能代表公司实力,又能满足几百个在研项目的需求。”

今年4月,智明达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四川第七家、青羊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招股书显示,通过自主研发,公司目前已取得专利31项、软件著作权159项,另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经过实际使用验证的关键核心技术。

当然,上市不是终点。对智明达而言,需要在国产化进程中形成新的技术护城河;对青羊来说,则需要更多的“专精特新”,成为不同细分赛道的“小巨人”,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我们着力推进创新动能转化实现新进阶,主动融入成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高层次创新平台、高效率成果转化、高水平人才支撑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加速建成,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人机协同、空天数据链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8%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青羊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增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

(智明达企业大楼  图片来源:成都青羊区供图)

随着创新生态日趋完善,青羊希望,在创新驱动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水平,打造活力更加迸发、策源更加有效的创新型城区。青羊谋划,推动科技创新布局和城市空间格局有机融合,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构建‘孵化器+加速器+转化应用’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聚焦工业软件、数字仿真、智能传感等优势领域,梯次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根据最新战略规划,青羊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加快形成科技创新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

同时,青羊区还将着力建区域合作大格局,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国内外友好城区合作交流更加深入,成为成都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的重要力量。比如,青羊区与重庆城区联手打造产业协作平台,探索共建人力资源协同大厦,共同打造金融商务产业联盟、巴蜀文旅窗口名片、人力资源协同样板。

滋养一片“肥沃土壤”


(金融类企业集聚  图片来源:蒋人可 摄)

科技创新之路,需要新的融资方式做支撑——区别于过去的间接融资,未来直接融资的重要性将大幅提升。某种意义上,科创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更加坚定了青羊助力企业拥抱资本市场的决心。

“我们将推动金融产业强基,以经济证券化提升为抓手,积极营造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与企业携手同行、相向发展,全力推动企业上市融资,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青羊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青羊成效明显。2020年,青羊区支持3家重点企业推进上市进程,4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新增拟挂精选层企业1家,新增天府股交中心挂牌企业9家;同时,建立企业发债等“绿色通道”,辖区重点企业新增直接融资414.9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发行疫情防控债券6笔,共计融资52.8亿元,约占成都全市的40%。

针对前期“大调研”中有辖区企业反映面临“融资难”问题,青羊及时形成了问题建议报告,由区发改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功能区及街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个细节是,在最新的规划中,青羊提出全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重要承载区。“金融”一词被频频提及,不难看出青羊的用意——寄望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

比如“深化科技金融创新”。青羊区积极探索投贷联动、股权结合等创新型融资方式,加强科技企业上市融资辅导,积极推进科创板上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青羊区提出,要聚焦主导产业,发展航空金融、文化金融、消费金融,聚焦重点领域,发展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把握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机遇,提高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和质量;鼓励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产品创新,推进“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增强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获得感。

在优化金融生态方面,青羊将推动出台支持区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高水平建设骡马市金融集聚区和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吸引机构聚集和人才荟集。值得一提的是,青羊还将加强金融法庭建设和金融风险防范,为辖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有区域专家评价,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是“对症下药”也是大势所趋,可以看作青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土壤的一个缩影。归根结底,市场的主体是企业,“发展好不好、活力强不强,关键看土质好不好、肥力足不足。”

(中国成都人力资源产业园图片来源:成都青羊区供图)

事实上,青羊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区”,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尺,以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为基本导向,按需施策、务求实效,从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今年5月,青羊区政务服务中心搬迁新址,新政务中心在原有基础上将税务、医保、社保等5个对外服务大厅进行了集中整合。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办公场地搬迁;从本质上讲,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审批流程再造,全面提升智慧化、智能化政务管理服务体系。

时间是一个可以感知的变量。“以前新开办企业,从申请到拿到证件需要5天时间。近年来办证速度不断刷新,新办企业从5天取证到3天、1天,再到0.5个工作日、2个小时……”说起最近的变化,青羊区行政审批商事登记科科长王旭颇为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羊区表示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力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而第一要务正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更新一座“宜居城市”


(西村大院图片来源:蒋人可 摄)

进入“十四五”,城市发展“拼环境”的趋势愈发明显。当所有地方政府都把目光对准“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青羊拿什么突围?

高品质公共服务无疑是重要“筹码”。早在青羊新城规划之初,青羊就提出必须遵循基础设施优先、公建配套优先和生态设施优先“三个优先”原则。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来集聚人气,迈向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

以教育为例,青羊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羊致力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别是在青羊新城片区,所有公建配套布点的中小学幼儿园均由名校名园领办,今年下半年将有5所幼儿园投入使用。

对源城而言,推进城市更新则是一项重要议题——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功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作为“最有成都味道的城区”,青羊深知不能因“老旧”丧失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不能因品质跟不上而错失了被更多人“投票选中”的机会。

以改代拆的“宽窄匠造所”是其中一个代表性项目。作为成都文旅集团和青羊区联合打造的首个文创综合体,该项目引入了国内首个在旧楼改造中“嵌入”露天斜向中庭的空间设计,整座建筑虽是立体的楼宇,却处处体现着宽窄巷子经典的“院落”意向。

按照传统理念,在整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用1200平米的可用商业面积打造开放式斜向中庭,是“奢侈”的。但在匠心公司董事长刘瑶看来,这让“匠造所”获得了垂直的公共空间,创造了不一样的“移步换景”体验。

对高密度的城市来说,“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业一年多来,已有多个品牌活动、摄影展在“匠造所”与公众见面,吸引年轻人慕名打卡,而这种空间美学新地标和品质生活美学完美融合的案例,则为更多城市更新项目带来了启发。

目前,青羊正在对少城片区6条街巷进行更新改造,不仅硬件上焕然一新,产业形态也着力提档升级,逐步形成以宽窄巷子为主街、6条后街错位发展的格局。随着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加入,以商业化逻辑营造场景,为提升街区活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种期许是,当居民与游客因“日常”而遇见,“美好生活”变得可感可及,“宜居”氛围感也将随之拉满。

应该说,吸引力、留住人,青羊是有竞争力的。尤其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仅为其参与全球、区域交流合作提供了更高能级的平台,也为满足美好生活需求提供了更优模式、为厚植生态本底开创了更多的途径,最终有利于增强青羊的人口—经济承载力。

从拉长“经济动脉”到建设“宜居”城市,透过“人文青羊·航空新城”看到的是,青羊正立足新时期、谋划新征程,探寻一座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进化方法论。文/李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