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 19:26:35
记者 潘婷
“9073”格局下,养老问题正从“家事”上升为“国事”,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新时期的新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转变,在此过程中,市场和社会积极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助力康养产业发展。
7月25日,中国平安高端康养品牌臻颐年首个颐年城项目在蛇口正式奠基,平安在高端社区养老领域的探索又往前迈了一步。作为国内高端社区养老市场的破冰者,平安将打造怎样的标准体系?这套标准相比国内外同业有何迥异?又将如何推广复制?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平安人寿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以下NBD代表每日经济新闻)
NBD:有分析指出,预计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按消费额计)达8.6万亿元。蓝海下,您个人认为咱们中国的康养市场发展方向是什么?高端康养方面有没有一致性的意见?
王宇科:目前国内的养老格局是“9073”结构,90%的人居家养老,7%的人依靠所在社区服务养老,另外选择机构养老的为3%,这个比例是基于当前60岁以上人口的结构和需求。如果动态的来看,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呈快速、多元的增长趋势。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口形成了第一代“婴儿潮”,在1963年更是达到了约2900万出生人口高峰,这代人在2022年左右就集体进入到了60、70岁的高龄。比如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目前8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近90万,但是到2035年预计将会超过200万人,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将带来养老需求的巨大增长。
同时“50后”“60后”群体是受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影响最深远的一代,处于少子化、老龄化叠加状态,个人的养老压力更大。这一代人经历了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期,财富资产上有一定的积累,对生活和服务品质要求也更高。今年退休人群数量和新进入工作环境的人群数量存在约700万的赤字,社会面的养老压力也在增加。
在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助推下,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不可或缺的方式,3%的集中式机构养老还需要加大市场的供应和服务升级。对于长者来说更喜欢在类似于家的环境中养老,但是要免除类似买菜做饭比较繁琐的家务劳动,更需要获得健康管理到医疗照护的持续专业服务,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去追求新鲜事物,这是从养老到享老的观念转变。高品质的城市中心型养老社区恰恰能提供这样的服务供给,我认为平安所选择的城市型CCRC养老社区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
NBD:您刚才也提到“9073”养老模式下,3%的机构养老是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那我们在机构养老的布局是怎么样的?
王宇科: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下,对于机构养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以美国的实践为例,80岁以上的老人对机构养老需求大概在10%-15%左右。当个人的支付能力、教育程度、消费习惯到了一定程度,会对机构养老产生更大需求。在中国的情况,则是没有客户想要的、喜欢的产品,大家一想到机构养老会觉得房间小,住得很远,难以得到很好的照顾,所以影响了他们选择和搬入机构养老社区。
在颐年城蛇口项目,从环境选址、项目体量、房型设计、服务设计上,是在客户原有生活环境和形态、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并且提供更多生命和健康维度的专业守护,所以这样的产品,是被客户认可、关注和喜欢的。
在机构养老的布局上,平安希望紧随客户的需求。平安在市场上有非常优质的保险、金融客户,也有如信用卡、车险这样高口碑的明星产品,这些产品的早期使用者可以说都是时代的破浪者,这些人是早期对中国的建设、城市化进程有贡献的一群人,这群人现在在逐渐老去,这群人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我们调研发现,这些高净值人群90%主要居住在北上广深杭等地,所以第一批颐年城的项目将聚焦在这样的城市,选址都是跟我们第一个旗舰项目蛇口颐年城类似。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七维健康的理念,我们会选择生活、医疗资源配套完善的靠近市中心的地点,并配以高标准的软硬件。后续,随着这个理念得到大多数人群的认可,和服务标准的建立完善,我们会逐渐考虑落地更多的新一线城市。
NBD:在硬件和软件服务标准上,蛇口颐年城有什么创新和突破?有哪些标杆性的特点?
王宇科:硬件上集中在建筑标准上打造行业标杆。我们对既有的行业标准做了升级,实现LEED+WELL双金级的标准,一是聚焦在人文文化环境上,另外聚焦在节能环境上,两个环境一起,我们会在建筑的七大健康空间里落实超过120个标准,确保能够将全球范围内的高标准带给中国长者。
软件上最为核心的是七维健康理念,围绕、身体,情绪,社交、精神、认知、职业与经济七大维度提供服务,平安独创的中国版本七维健康已经拿到了著作权。我们的客户从40多岁买保险,享受平安的“保险+健康管理”的服务,到60岁享受平安的“保险+居家养老”服务,70岁享受臻颐年服务,这是连贯性的服务链条和体系。对于如何实现七维健康,我们引入了全世界顶尖的合作资源,比如日本的倍乐生,美国的GEMS宝石理念,荷兰的管家学院,瑞士的抗衰服务等等,通过平安强大的整合能力、建筑环境设计,为长者更好地实现七维健康。
建筑标准、服务标准,以及质量监控标准都是蛇口颐年城的标杆性所在。
创新打造“永不搬离的居所”概念 住所随需求转变
NBD:和国内外同业相比,您觉得深圳蛇口颐年城的优势体现在哪里,蛇口项目能否在全国范围推广?
王宇科:很多长者不愿意随着身体状态的变化,去饱受频繁搬家的痛苦。所以我们想打造一个“永不搬离的居所”概念,做到住所、设施随着客户的变化转变,而不是人因为身体变化去搬到不同的环境中,这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长者的衰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是因为轻微身体变化就马上更换环境,会对长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在深圳蛇口颐年城,我们采用了装配式设计,让各个生活空间像乐高模块一样自由组合,比如卫生间能在自理状态和护理状态下灵活转换,我们随着客户的身体变化而改变这些配置。
蛇口颐年城可以说是创造一个示范和标杆。平安关注养老行业超过十年,有了深厚的积累;现在处于地产行业变革时期,很多现有市中心的物业效能有待提升,我们可以把它做一些转换改造。对于推广到全国各地,则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
NBD:在您看来,国内外的高端康养的发展区别体现在哪里,国外有什么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王宇科:单从客群来讲,老年人对有品质的养老生活的追求,只要是学历和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国内外是非常相近的:拥有多维度的生活、能够持续追求新鲜事物、探索生命乐趣,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这意味着对应的康养社区在产品服务的提供、员工教育理念等也要求非常相近。
不同的方面是在物业的形态上可能会有差异。以美国为例,因为美国的分级诊疗体系较完善,做手术才到医院,所以养老社区的选址不一定要围绕大型医疗资源;再比如购物资源,美国的连锁性非常强,可能在市中心和郊区都是去同一品牌的商城逛街。而中国的同类资源没有那么均衡,资源的争夺在短期内还是以选址为聚焦点。再看人员的培训,在美国机构养老一线的服务人员有非常高标准的体系,包括教育、标准、管理、各种执照等,所以在员工的培训上,很多时候不需要企业做标准化的培训,只做公司理念、文化、晋升机制的培训。但在中国,这些培训是比较基础的,企业想做品质养老的话,要做大量培训计划的创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借助了很多国外的合作伙伴资源,来迅速补足和提升员工的培训能力。再看支付体系,相比国外,国内的第三支柱比例较低,第三支柱不够的时候,大家都是自付品质养老的费用,这时服务的性价比、客户的黏性就非常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保险公司做品质养老会有优势,我们对客户的消费习惯很了解,可以为客户提供支付能力的补充,当然这也是我们在中国要创新的地方。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