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首提地 成都:探索现代化城市形态新路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显示图片

成都桂溪生态公园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千年之前,杜甫所见成都之景,独特而秀美;千年之后,走出历史的成都,也仍然有着大美风光的生态“底色”。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这既是对高质量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大要求。

作为公园城市建设元年,2018年,成都动作频频:制定《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成立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累计铺就2607公里天府绿道、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园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是成都探索公园城市的建设路径,也是成都正在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公园城市建设描绘的“样本”。

按照成都的理解: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

2019年,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成都正加速从理念落地实践,公园城市正“成势”。

内涵

什么是公园城市?在唐鹏眼中,是一张张叠起来的规划图,也是一天天和同事加班到深夜12点的研讨。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首提公园城市概念,彼时,还是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所所长的唐鹏,便开始带领团队进行公园城市理念的研究及规划。

“公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提法,一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也不知道从学术上怎么理解。”如今,回忆起一年前刚刚接到任务时的状态,已是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的唐鹏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对于公园城市怎么做)心里还是没有底的。”

成都白鹭湾湿地内的绿道 图片来源:新华社

现在,唐鹏对于公园城市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公园城市和之前的花园城市是不同的,本意在于‘公’字,就是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要想办法照顾每个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的权益。”

在他看来,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也是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公园城市建设描绘的“样本”。

经过一年的时间,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进程中,成都围绕“公”已然做好了整体规划与布局。

去年5月,由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牵头,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对公园城市内涵特征及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总体目标、策略、举措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在当时,成都已明确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就像唐鹏所说,对于公园城市理论体系的探索,是一次次学习、一场场研讨之后逐步加深而来。“包括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举办高规格研讨会。”唐鹏介绍,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也以学习交流的态度不断探索。

一年的“进化”中,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理论体系已然构建。

底色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处处有公园、绿地可能是对公园城市最直观的理解。虽然公园城市不等于“公园+城市”,但“公园”所蕴含的绿色、生态绝对是公园城市不可或缺的“底色”。

如今,在成都绕城高速成渝立交西南,玉石湿地已成为了新的城市风景“打卡地”。隔岸问石、撷趣寻石、眠云卧石……以《蜀川胜概图》中“盘古祠”为建设背景的盘古玉石特色园吸睛十足。

大概很难想象,在一年多之前,这里还是一片野地,“以前长满野草,人都走不进来。”在附近居民李林君眼里,玉石湿地公园使这里脱胎换骨,“我们几乎每天晚上吃了饭都来散步。”

作为锦城绿道的首开段,玉石湿地从“概念图”到“实景图”的过程,也是成都一年来“增绿”的缩影。

2018年7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便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天府绿道加速形成生态绿网体系”。

“加速”也并非空谈。2018年3月,鑫华农业公司带着团队来到了成都市三环边的北湖公园,开启了整治工程。短短9个月后,焕然一新的北湖公园一期便与成都市民见了面。如今,走进公园,入眼皆是绿水、青山、花木,“刚来的时候,灌木都长了3米多,到处都是杂草,9个月建设工期,看到这样的变化也很有成就感。”鑫华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北湖公园的建设速度有目共睹。地处熊猫绿道和环城生态区绿道的连接处,它的速度也反映了天府绿道的建设进度。

在过去这一年,作为目前世界上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天府绿道累计建成2607公里,其中2018年新建各级绿道1914公里。值得注意的是,天府绿道在铺陈之间,还串联绿色空间。数据显示,通过绿道体系,串联了1113.79平方公里的五级绿化体系,其中生态区44个、绿带123个、公园109个、小游园266个。

如今,“增绿”还在继续。新的一年,成都将开工建设绿道1200公里,并连线成网,初步体现天府绿道的规模效应。与此同时,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也将加速推进。

森林、公园、绿地、绿道、河流……一幅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已铺开,城市的绿色、生态“底色”愈发浑厚。

品质

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价值的品质生活。

近两年,家住成都市二仙桥附近的康明(化名)明显感觉到了周边环境的变化。“我喜欢饭后散步,以前,只能走马路,现在,附近的二仙桥公园和圣灯公园开放了,散步有了好去处。”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做规划时,也是人需要什么维度,我们就去做什么维度。”在唐鹏看来,如今的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好的环境自带人才吸引力。当然,围绕“人”,公园城市还需更细致的规划,未来的社会将走向创新社会,多少青年人可以住在这里?公共性够吗?房子怎么办?看病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往上提,城市建设也需要以更多的条件来思考可持续性问题。

对此,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总结道:“再高的城市质量,落不到人的身上就是空的。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发展,这才是城市建设的目标指向所在。”

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成都也将“人民性”放在首位。《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明确:要突出“服务所有人”,涵盖所有年龄层次,满足市民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需求,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事实上,早在去年5月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成立之时,众多专家便开始了对“服务人”的研究,其中,更有专门研究“市民生活品质”的重大课题。彼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便强调,“人的需求的细化,是提高我们(城市建设)品质的最关键点。”

聚产

成都北湖生态公园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成都将“高质量发展”划为重点之一。新时代,需要实现高质量的不仅是经济,城市建设同样如此。用规划界的话来说:有什么样的城市发展建设理念,就必然有什么样的公园和公园系统的发展建设理念与之匹配。

所以,成都要以公园城市理念回答好城市高质量发展这张试卷。

“公园城市理念着眼之处是‘城’,归根到底还是要为城市发展助力。”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玲看来,公园城市要回归生态价值,更要突出“价值”二字。

而这样的价值,也体现在城市产业发展层面。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发展的龙头城市。它的使命注定要有更高的站位,站在更大的格局理解公园城市理念。

因此,要建成公园城市,成都还要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让绿色和科技在自身产业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真正做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如果产业不升级,即使公园建得再美,最终也将与公园城市的目标南辕北辙。

在过去一年,无论是天府绿道多场景的植入,还是公园城市项目“牵手”企业开工,“绿色”本身已成为引领城市功能产业、加速资源利用的“粘合剂”。

一个例子便是,天府绿道的建设在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下功夫,成为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并强调要以商业化逻辑推进绿道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产业孵化、管理运营。在产业的整个链条中,无论是“投资模式”还是“消费模式”,都被赋予了极大创新。

再进一步,城市独特的竞争力也要根植于城市的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升华。

同济大学教授、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认为,打造好城市环境,更能增强城市竞争力。“建这么好的环境就是为了吸引人才,也是为了和沿海等城市形成竞争优势,不然人才为什么要来。”匡晓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园城市理念将加速城市聚人聚产。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