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69511
#关注
新任太原市委书记韦韬:不断提升太原在全省的首位度
11月1日上午,太原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安丽宣布省委决定并讲话。省委研究决定,韦韬同志任中共太原市委委员、常委、书记。韦韬生于1970年4月,广西罗城人,曾长期任职广西,今年2月调任山西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
陈安丽强调,刚刚闭幕的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要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举全省之力支持太原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在参加太原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太原市要进一步强化省会意识、龙头意识,当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并鲜明提出了“四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这既是省委对太原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太原工作的具体要求。
韦韬也在会上表示,将以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聚焦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四个高地”、引领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全力推进太忻经济区建设,强化综改示范区服务保障,推动形成支撑太原高质量发展的南北双引擎,确保太原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资源集聚转化、生态环境治理、党建引领保障上走在前列,不断提升太原在全省的首位度和在全国的影响力。
解读: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打造“强省会”的战略下,中西部省会城市强势崛起,相比之下太原则显得有些落寞。从经济总量上看,中部六省会中,随着合肥突破万亿大关,只剩下经济体量五千亿级的南昌与太原作伴;从增速上看,太原去年2.6%的增速甚至不及与其同处4000亿量级的贵阳、南宁等西部省会城市。
有网友认为,在当今强省会战略已成共识,全国一些省份都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顶层设计。太原作为山西省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地狭人少,经济总量不高,难以在全省形成有力辐射带动,各地市有被周边强省会“撕裂”的危机。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支持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增强太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在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到,要抓住山西中部城市群进入国家规划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山西中部其他四市协同发展,举全省之力支持太原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
不过有观点指出,对于太原来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后盾支持,没有可以并驾齐驱的兄弟协同,也抱不到沿海发达城市的“大腿”,要从一众“强省会”的包围之中,突围而出实现发展,并非易事。
#动向
北京发布“节能十条”: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先行
11月1日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北京市发改委等11个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强化节能实施方案》,提出10条措施。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节能十条”的实施方面,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先行,全社会跟进;科技和服务先行,法律法规跟进;重点领域先行,各行各业同步跟进。其中,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带头做好表率,各项措施率先达到行为规范要求,原则上停止外景照明。对于石化、水泥、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北京也将加强用能管理,尤其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排查清退。
三年为期,武汉建设未来工厂梯队
11月1日“武汉发布”消息,为推进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武汉市发布了打造未来工厂行动计划。根据计划,武汉要围绕智能装备、工业软件、5G/6G、人工智能等核心支撑产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培育一批自主可控、产研一体、开源开放、软硬协同的标杆企业。以三年为期,武汉龙头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规上工业企业普及数字化,建成“全球灯塔工厂+标杆链主工厂+示范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队,为建设制造强市、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制造业发展质效跃居全国第一梯队。
南宁将打造区域性、国际性消费中心城市
11月1日南宁晚报消息,广西近日印发《广西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形成“一核心二高地三片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南宁市被定位为“核心”,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智慧物流、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等服务业态。以制造业升级需求为核心,全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建设南宁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加快形成东盟消费者旅游购物首选目的地,打造区域性、国际性消费中心城市。
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出炉 多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同步建设
11月1日四川日报消息,近日,《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正式公布。规划提出,四川“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2万亿元以上,其中公路水路7000亿元、铁路3000亿元、民航250亿元、轨道交通2200亿元。四川将突破高速铁路瓶颈制约,同步实施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成自宜、渝昆、渝西等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项目;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将达到37条,通车总里程将增至1.1万公里。
#声音
宁吉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纠正运动式“减碳”
1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三季度以来,全球疫情和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交织,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供给约束显现,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
他表示,“面对复杂多变局面,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其中在“全力做好保供稳价惠企工作”方面提到,有效落实保障煤炭和电力供应各项措施,确保迎峰度冬能源供给,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纠正运动式“减碳”,避免“一刀切”。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农业、能源、原材料有效供给。落实好惠企纾困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数读
《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进程报告》发布:区域内部差距缩小
10月31日,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联合发布《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进程报告(2010-2020年)》,该研究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工具,针对中国实际以及统计基础,研究提出了中国地市级HDI指数编制方法。从健康、教育和国民收入等三个方面,评估了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成就。
在省级层面,江苏和浙江从高人类发展水平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安徽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迈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在市级层面,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城市数量和覆盖人口大幅提升,从2010年的上海、苏州、无锡等3市扩展到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常州、宁波、南通、绍兴、扬州、镇江、舟山、泰州、嘉兴、合肥、湖州、芜湖等17市,覆盖人口从4000万上升到1.29亿,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从19%上升到55%。截至2020年,区域内原属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地市全部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
长三角地区内部人类发展差距持续缩小。上海和安徽是“三省一市”中人类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省市,2010年HDI分别为0.827和0.682,差距为0.145;2020年HDI分别为0.883和0.764,差距缩小为0.119。在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中,上海和阜阳是人类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城市,HDI差距从2010年的0.202缩小到2020年的0.161。
#放榜
浙江11市上市公司地图:杭州嘉兴绍兴人均市值居前三
上市公司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体现。据浙江日报11月1日报道,10月以来,浙江新增6家上市公司,分别来自杭州(2家)、宁波(1家)、湖州(1家)、绍兴(1家)、台州(1家)。截至10月底,浙江全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589家,占全国13%。
从人均市值来看,浙江全省人均市值为12.28万元,全省11个省辖市中有四座城市高于全省平均值,分别是杭州26.62万元,嘉兴17.28万元,绍兴14.60万元以及宁波14.30万元。另从上市公司密集度来看,浙江全省每10.96万人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省会杭州则达到平均每6.25万人拥有一家上市公司。
#人事
吕志成任沈阳市代市长
据“沈阳发布”消息,10月31日,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决定接受王新伟辞去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决定任命吕志成为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并决定其为代理市长。
据公开简历,吕志成生于1966年12月,邢台广宗人,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曾长期在河北工作。2019年12月,吕志成跨省赴辽宁,担任辽宁省阜新市委书记,2年后他再度履新,成为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的政府一把手。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