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合并简称《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需求侧响应主体,提出通过尖峰电价等形式完善需求侧响应价格形成机制、通过虚拟电厂等形式整合用户侧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推动配电网增容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推动电力信息聚合和数字化发展。
《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要求建立并完善与电力市场衔接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通过实施尖峰电价等手段提高经济激励水平。全面推进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常态化运行,逐步将需求侧资源以虚拟电厂等方式纳入电力平衡,发挥需求侧的资源整合能力,支持地方电网、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开展需求响应。推动配电网增容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提升规模化接入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的能力。建设各级电力能源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多源用电信息聚合,安全有序推进用电数据开放共享等一系列措施。文件从系统具体建设内容、配套支持政策和未来商业化模式等方向,明确了后续需求侧响应机制的搭建基础与实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办法》征求意见稿还提出,逐步将需求侧资源以虚拟电厂等方式纳入电力平衡。虚拟电厂聚合需求侧资源,实现其与电力运行调节和市场机制的衔接。在政策支持下,有望逐步从江苏、浙江等试点省份逐步向全国扩大。中长期维度看,《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推进逐步实现多源异构用电数据的融合和汇聚,以及电力数据的共享,进而推动数字经济和电力经济互联互通。
随着用户侧储能、分布式能源、充放电场站、智能电表等数字化、智能化能源管理调度硬件基础逐步完善,用电侧的能源管理将由目前的单体智能化逐渐转变为以软件层面的平台化和用电主体的进一步聚合为导向,形成多层级且深度智能化的系统。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2023年初装机迎来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硅料产能释放带来的成本下降,进而刺激需求修复。预期2023年光伏装机需求将得到有效修复,推动绿电运营商业绩快速增长。
点评:政策明确需求侧的发展趋势,其增量空间有望围绕着用电侧能源管理的基础设备架构升级、用电智能化以及输配电、电力系数字化两个方面展开。
这里,通过整合多家券商最新研报信息,介绍4家公司,仅供参考。
1、桂东电力
公司拥有“厂网合一”优势,盈利稳定性强于普通电厂。公司以发供电为主业,涉足发供电、证券、石油贸易等行业。公司集水电、火电、光伏于一身,是具备直供能力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2、龙源电力
公司成立合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和调动福建国电和万华化学在当地的资源优势,有利于公司获取更多的海上风电资源,从而进一步发挥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开发、建设和运营海上风电项目。考虑到公司大力拓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建设运营,在手新能源资源储备充足,未来成长性高。
3、建投能源
历史上,公司盈利弹性较大,核心因素为其电煤均价;业绩顶出现于2015年(标煤361元/吨)、业绩底出现于2021年(标煤866元/吨)。站在当前时点,公司业绩已触底反弹,国内电煤长协提升、省内&省间现货交易落地、火电新增机组及绿电业务布局有望于短期及中长期维度利好公司业绩释放。
4、浙江新能
公司作为浙江省属绿电开发公司,资产扩张决心较强,在当下新能源投资成本逐步下行的趋势下,公司长期配置价值有望逐步凸显,且公司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较高,若补贴加速发放,则有望对当期收益形成增益。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