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导致国际物流运力下降,集装箱船运费大涨。甚至出现了一柜难求的景象。
虽然物流成本的上涨会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但对于从事集装箱航运的企业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利好。
4月6日,国内集装箱航运龙头企业中远海控(601919.SH)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称,经公司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4.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54.06亿元。
而公司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92亿元。按此计算,中远海控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191%。
如此惊人的利润增长引起了大量股民的关注,有股民笑称“是不是小数点打错了”,还有股民戏称“开印钞厂都挣不了这么多”。
中远海运控股有限公司是中远海运集团(简称“中远海运集运”)航运及码头经营主业上市企业和资本平台,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国内、国际海上集装箱运输服务及相关业务。是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
据中远海运集运官网,中远海控下属两家集运公司合计拥有自营船队包括536艘集装箱船舶,运力3073684标准箱,集装箱船队整体规模世界排名第三。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远海控共经营278条国际航线(含国际支线)、54条中国沿海航线及80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所经营的船队在全球约105个国家和地区的352个港口均有挂靠。
4月6日晚间,中远海控披露业绩预告称,预计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4.5亿元,相当于1天赚1.71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约为2.92亿元。同比增长约5191%。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集装箱航运市场持续向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均值为1960.99点,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长113.33%,与上一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长53.8%。
对于业绩预增原因,中远海控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通过增运力、保供箱、提服务等措施全力保障全球运输服务,实现量价齐升,整体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大幅度增长。
截至6日收盘,中远海控报收14.68元/股,涨4.11%,总市值为1800亿元。
对于业绩预增原因,中远海控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通过增运力、保供箱、提服务等措施全力保障全球运输服务,实现量价齐升,整体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大幅度增长。
此前,中远海控披露2020年业绩报告,净利润大增。
根据报告,2020年,中远海控实现营业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99.3亿元,对应每股盈利0.8元,同比增长47%;扣非净利润95.9亿元,同比增长196%。
3月31日,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上调中远海控评级,评级由“增持”调整为“买入”。该机构表示,2020年四季度运价大涨之下,公司单季度扭亏扣非净利润达60亿元,占到全年公司扣非净利的60%,考虑到今年1~2月运价整体依然维持高位,而3月开始缓慢下降,判断Q1公司有望实现120亿~150亿元的历史季度利润峰值。
日前,大摩发布研究报告,认为中远海控港股未来30日股价或将上升,目标价11.88港元,评级“增持”。报告中称,预计公司未来30日股价将上升,发生此概率70%至80%,苏伊士运河封航带来的运力干扰,致运费率反弹,预计带来正面催化剂。未来数周有效货轮供应预计有所减少。
据wind数据,截至2月26日,中远海控股东户数为285453户,户均持股42948股。自去年6月5日以来,中远海控股价已经从3.4元涨到了如今的14.48元,近10个月翻了4倍。
我国进出口贸易火爆带动海运需求大幅增加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回暖,带动国际海运需求大幅增加,多地港口出现集装箱一箱难求、海运运价高涨。
据海关总署3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344.9亿美元,增长41.2%。其中,出口4688.7亿美元,增长60.6%;进口3656.2亿美元,增长22.2%;贸易顺差1032.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逆差72.1亿美元。
作为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超过九成以上的货物进出口运输依靠海运来完成。因此出口实现“开门红”,意味着对海运运力的大量需求。
面对航运市场突如其来的“牛市”,班轮公司全面投放运力,以期缓解运力短缺问题。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表示,可营运的船舶已基本全部投入营运。“据我们掌握的数据,未投入营运运力已经从此前的约12%,下降到目前2%左右。这2%的船并不是不投入营运,而是因为船只需要检修,或者面临证书到期需要重新勘验发证以及其他技术性原因,不得不停运。实际上能投入的已100%投入营运。”
根据国内一站式国际物流服务平台“运去哪”监测,去年下半年至今年1月,美国线、欧洲线的集装箱航运平均价格上涨超过400%。
据第一财经,主要运输铁矿石、煤炭和粮食这类大宗商品的全球船舶经纪公司Mavega Group中国区总经理高雪峰表示:“今年我们特别忙,整个市场起来了,带动了航运价位上涨,东家对于船的需求非常大。”正常来说,每年的一季度是干散货航运的低谷,但今年情况相当特殊,“以往一条巴拿马型船一天的租金在8000到1.2万美元,今年开年到现在,已经涨到2万美元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下属6家公司3月30日集体交出2020年成绩单,所有企业均实现盈利。
除了中远海控外,作为全球第一大油轮船东的中远海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98亿元,同比增加18.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73亿元,同比增加449.69%。
从事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的中远海发则实现营业收入189.4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3.4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1.3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2.22%。
中远海发2020年年报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业绩的爆发,折射出的是集运行业的火爆。
中信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当前美国库存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美国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全球生产制造复工带来的工业品补库存,预计今年全球集运需求仍将保持较好水平。进入3月疫情管控再度恶化叠加苏伊士运河搁浅事件,欧美港口以及内陆物流拥堵问题全年或依然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判断全年集运运价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同时继续看好集运行业未来2年上行大周期,以及格局改善下行业整体利润中枢水平将大幅抬升。
中信建投更是在研报中提到,2021年将是集运盈利最为辉煌的一年。
苏伊士运河“堵船”连锁反应或开始出现
上周的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给国际航运市场带来的后续影响开始显现,尽管苏伊士运河已恢复通行,但给全球供应链带来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取消预订运力下滑、运费大幅上涨、起运港设备短缺爆舱、欧洲港口拥堵船期延误等。
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近日宣布,鉴于苏伊士运河的堵塞带来的连锁反应,预计接下来几周可能会对其运力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我们估计延误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内影响20%到30%的海运运力,具体取决于市场动态,我们将制定应急计划。”马士基一位发言人说。
除此之外,运河恢复通航后,将陆续有大批集装箱船(来自苏伊士运河和好望角)密集抵达欧洲各大枢纽港,港口将受到集装箱数量激增的冲击,码头处理能力不堪重负;这将给港口设施和内陆基础运输带来压力。港口可能会面临数周的陆上作业中断,而托运人将面临进一步的进口延误和出口的暂时停滞。
据央广总台经济之声,有关专家预计,目前一箱难求、运价高企的“非常态”现状,将在今年五六月份得到缓解。海运将回归到运力过剩、运价下跌的常态。如果盲目上新船,将面临运力浪费、恶性竞争的局面。
张守国说:“大多数船公司判断,目前这种情况到今年下半年可能得到比较明显地缓解。从世界范围来说,恢复到相对正常以后,船公司的运力还是过剩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将要面临运价大幅下降的恶性竞争。我们认为,解决目前困难,同时要兼顾到长期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现实问题。”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孙志成 王嘉琦 杜恒峰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第一财经、经济之声、公开资料等
截至4月7日6:27,全球新冠肺炎确诊132135010例,死亡2866016例。关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动态,请点击↓↓
每日经济新闻